(四)青海高原牦牛生产性能
1.产内性能
据1980年12月测定,成年阉牦牛(12头)平均体重为373.6±32.8kg,屠宰率53.0%,净肉率42.5%。
2. 泌乳性能
据测定(不包括犊牛哺食量),初产母牦牛日平均产乳量为0.68~1 kg;经产母牛为1.38~1.70 kg。泌乳期一般为150 d左右,年产乳量274 kg,乳脂率6.37%~7.2%。
3.产毛性能
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量为1.17~2.62 kg;幼龄牛为1.30~1.35 kg,其中粗毛(裙毛)和绒毛各占一半。
粗毛直径为64.8~72.9 μm,两型毛直径为34.8~39 μm,绒毛直径为16.8~20.3 μm;粗毛长度为18.3~34 cm,绒毛长度为4.7~5.5 cm。
4.役用性能
阉牦牛主要供役用,以驮为主,也供骑、挽用。一般驮货50~100 kg,日行20~35 km,可连续行走15 d以上;最大驮重304.0±75.9 kg,相当于平均体重的78.8%,高的可达115.8%。
用作骑乘,单乘日行30~40 km。500m骑速1 min 43 s至2 min 50 s。跑后l5~31 min,生理状况即可恢复正常。
(五)青海高原牦牛繁殖性能
公牦牛一岁左右即有性行为,但无成熟精子,两岁性成熟后即可参加配种;2~6岁配种能力最强,以后则逐渐减弱,个别老龄公牦牛有霸而不配的表现。自然交配时公母比例为1:30~40,此时受胎率较高,个别可达1:50~70。利用年龄在10岁左右。母牦牛一般2~9.5岁开始发情配种,个别的在1~1.5岁时有发情表现,有的3~3.5岁才发情配种。在正常年景,个别饲放管理好的母牦牛群,繁殖成活率为60%左右,差的仅30%~40%。母牦牛一年一产者在60%以上,两年一产者约30%左右,双犊率3%,繁殖利用年限一般长达15年。
母牦牛季节性发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情,7、8月份为盛期,个别可延至年底,每年4~7月份产犊,4~5月份为盛期,个别可延至10月份产犊。
发情周期平均为21.3 d,个体间差异大,14~28 d者占56.2%。发情持续期为41~51 h。一般在发情12 h以后排卵,有的在发情终止后3~36 h排卵。妊娠期为256.8(250~260)d。
(六)青海高原牦牛适应性能
青海高原牦牛能适应海拔3200~4800m,大气压68420.85~55435.28 Pa,氧分压14505.43~11679.01Pa,含氧量14.9%-V11.44%的生态环境。其胸廓发达,心肺发育指数大(www.nczfJ.com/):心指数为0.45~0.63,肺指数为0.96~1.400生理常值:体温平均为37.83~38.13℃(其中幼龄牦牛38.08~38.66℃,成年牦牛37.41~38.27℃);脉搏平均为43.01~62.23次/min(其中幼龄牦牛54.14~74.73次/min,成年牦牛32.00~58.23次/min),海拔高时,脉搏次数增到57.17~74.73次/min;呼吸平均为12.98~19.61次,/min(幼龄牦牛14.95~20.24次/min,成年牦牛11.39~24.67次/min),海拔高时,呼吸次数增到13.97~24.67次/min,血红蛋白平均为70.12~78.79 g/100ml。 寒冷季节,牦牛胸部腹侧下、粗长毛根部着生密而厚的绒毛,借以保护胸、腹内脏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关节,以防受冻。据测定,在海拔3800m的草甸草场上日放牧9.5h,牦牛日采食鲜草27.86±1.42 kg。在牧草缺乏季节,利用其长而灵活的舌,舐食灌丛、落叶、根茬以及残留在凹处的短草,极耐艰苦,并具有宜于爬山的四肢和似马蹄铁样硬质蹄壳,随处都可攀登自如。
(七)评价与展望
青海高原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型牦牛中一个面较广、量较大、质量较好的地方良种。它对高寒严酷的青海高原生态条件有着杰出的适应能力,是雪山草地不可缺少的特种役畜。近年来,因活牦牛在港澳市场销售颇受欢迎,开始为国家换取外汇。但是,由于经营方式和饲牧管理粗放,畜群饲养周期长,周转慢,产品率和经济效益都还较低。为此,必须加强本品种选育.实行科学养裔,制订区域规划,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为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作出贡献。
中国水牛数量多,分布广,体质强健,抗蜱,耐粗,适应性强,乳肉生产潜力大,役用性能好,利用年限长,是我国重要的畜种资源。目前对水牛的利用还只限于使役,一年实际使役的时间仅3~5个月,有的地区更短,不到3个月。利用挤乳的地区很少,用老残牛屠宰作肉食。为了扩大水牛的用途,提高饲养水牛的经济效益,应由单一的役用逐步向役、乳、肉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
原产于贵州,全省均有分布,密度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可划分为黔北水牛、黔中水牛和黔南水牛三个类型。贵州水牛是贵州人民群众长期选育出来的地方优良品种,性情温驯、数量多、分布广、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强、易管理,适应山区粗放饲养条件,役力强,是贵州主要的农耕动力与重要的畜种资源。今后应在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加大杂交改良力度,适当引进外来河流型乳用水牛品种进行改良,积极开展役、肉、奶综合利用,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云南高峰牛是我国黄牛属中一个珍贵的畜种资源。由于它具有耐热、抗寄生虫和抗某些疾病的特点,近代已成为欧荚各国改良乳用或肉用牛的重要遗传资源。过去,由于对云南高峰牛没有进行认真研究,以致这一重要畜种资源长期以来未引起重视。.
新疆褐牛是我国近几十年培育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种。它适应性强,体型外貌好,并有一定的泌乳、产肉和役用性能。目前,这一品种及其杂种牛的数量已占全疆牛数的lO%。与其他品种比较,它更能适宜予在山区、牧区、半牧区和饲养条件较差的农区。.
秦川牛是中国黄牛中体格较大的役肉兼用型品种之一,在国际普通牛系列中属中型品种,而兼具大型和小型牛品种的良好生物经济学(如小型牛低难产率和大型牛生长较快等)特性。秦川牛原产于渭河流域(北部),主要分布于陕西省渭南、宝鸡、咸阳等地所属县区。.
鲁西黄牛主要产地为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地区和济宁市西部,即黄河以南、京杭运河以西、黄河故道以北的三角地带。郓城、菏泽、鄄城、巨野、梁山、嘉祥、汶上、金乡等县市数量多、质量好。聊城地区南部、泰安市西南部的部分县市有分布,但数量较少,属鲁西黄牛边缘产区。目前,整个产区约有鲁西黄牛200多万头。.
西门塔尔牛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参与我国三河牛的形成。建国以来,我国从五十年代有计划地引进西门塔尔牛,经20多年的繁育对比,尤其在乳、肉生产性能和役用性能方面,发现西门塔尔牛在较大范围内有良好效果。西门塔尔牛的产乳潜力很大,目前尚未得到正常的发挥,如果扩大纯种繁育,对巩固乳品基地有极大好处。.
中国黑白花奶牛是我国产乳量最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奶牛品种。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大部分母牛的产乳量均可达到一定水平。在个别育种场,全牛群年平均产乳量、以及个体奶牛一个泌乳期。产乳量已达到国际上优秀黑白花奶牛的水平。.
三河牛是我国较早培育的红(黄)白花乳肉兼用品种。它不仅在寒冷地区粗放饲养管理条件下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且还有一定的产乳和产肉性能。这是其他品种、甚至黑白花奶牛不能相比的。.
蒙古牛原产于蒙古高原地区,现广泛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甘肃、青海、河北、陕西等省和自治区。在内蒙古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中心产区在呼伦贝尔市和乌兰察布市。在新疆的蒙古牛主要分布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和静县、尉犁县,塔城地区和丰县与托里县也有少量分布。 蒙古牛是我国北方优良地方品种之一,具有乳、肉、役多种用途,适应寒冷的气候和半荒漠草原放牧等生态条件,是我国宝贵的遗传资源。通过现有的保种手段如冷冻胚胎、冷冻精液和基因克隆等做好蒙古牛品种资源保护,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