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种、分布与危害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属丝角蝗科(即斑翅蝗科)Oedipodidae。由于地理分布和外部形态的差异,全世界已知有10亚种,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其中,我国发生3亚种,即: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innaeus、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
东亚飞蝗分布于我国的北纬41°以南至南海和云南,东起海滨及台湾,西至甘肃南部和四川,其中,以黄淮海平原为主要蝗区,其它地区发生频率低,面积小。它是造成我国蝗灾最多最严重的大害虫。在国外分布日本、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飞蝗分布于我国的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东北地区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蒙新高原的低洼地区为主要发生区。在国外分布土耳其、伊朗、阿富汗、蒙古、朝鲜和独联体东南部地区。西藏飞蝗仅分布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沿岸和青海省南端。
在自然情况下,飞蝗主要嗜食禾本科和莎草科的作物及杂草,多达几十种,其中以芦苇、稗、红草等最喜食。一般不喜食双子叶植物,仅在饥饿时取食,但对其发育不良,使之不能完成生活史或不能产卵。成虫和蝻咬食叶片和嫩茎,大发生时可将作物食成光秆或全部吃净。尤其是在虫口密度大,产生群居型后生活习性有所改变,容易形成3龄以上蝻的群迁和成虫的群飞,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东亚飞蝗的生活习性
(一)生活史
该虫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北京以北一般1代;黄淮海地区2代;江淮地区2代,温度较常年显著高的年份3代;江西、广东、广西和台湾3代;海南省4代。各地均以卵在土下4~6 mm处的卵囊内越冬。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发生时间如表4-3。
表4 - 3 东亚飞蝗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发生期 (月/旬)
地点 |
代数 |
第1代 |
第2代 |
第3代 |
|||
孵化期 |
羽化期 |
孵化期 |
羽化期 |
孵化期 |
羽化期 |
||
北京 |
2 |
5/中、下 |
7/上 |
8/中 |
9/下 |
|
|
静海 |
2 |
5/中、下 |
6/下~7/上 |
7/下~8/上 |
8/下~9/中 |
|
|
黄骅 |
2 |
5/中 |
6/下~7/上 |
7/下~8/上 |
8/下~9/中 |
|
|
聊城 |
2 |
5/上 |
6/上、中 |
7/上、中 |
8/中、下 |
|
|
惠民 |
2 |
5/中 |
6/下~7/上 |
7/下~8/上 |
8/下~9/上 |
|
|
微山湖 |
2~3 |
5/中 |
6/中 |
7/下 |
8/中、下 |
9/中 |
10/下 |
灌云(黄海) |
2~3 |
5/中、下 |
6/中、下 |
7/中、下 |
8/中、下 |
9/上、中 |
10/中、下 |
洪泽湖 |
2~3 |
5/上、中 |
6/上、中 |
7/中 |
8/中、下 |
9/上、中 |
10/中、下 |
一般年份,越冬卵开始发育的时间依次约为:海南地区2月下旬,珠江流域3月上旬,长江流域3月中、下旬,淮河流域和黄河在河南省河段3月下旬,山东省北部4月上旬,海河流域4月中旬。东亚飞蝗各代幼蝻孵化和成虫羽化盛期在各地的发生时间见表4-3。其中,黄淮海流域的2代区是重要的蝗区,其面积占90%以上,发生频率最高,受害最严重。
在2代区,越冬代称夏蝗,第1代称秋蝗。4月底至5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5月上、中旬为盛期。夏蝻期40天左右,其中1龄约7天,2~4龄各8~9天,5龄10天,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羽化,成虫寿命55~60天。产卵前期15~20天,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约20天,7月中旬至8月上旬孵化为秋蝻。秋蝻期约30天,于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羽化为秋蝗,盛期为8月中、下旬,成虫寿命40天左右。产卵前期仍为15~20天//www.nczfj.com农村致富经网//,9月份为产卵盛期。大部分地区和年份即以该代卵越冬,而在淮河流域的秋旱温高年份,该代部分卵于9月中旬前后又孵化为第2代秋蝻,10月中、下旬羽化,但因冬季低温降临,成虫不能产卵或很少产卵而冻死。由此增加了当年的危害,却减少了来年夏蝗的虫源基数。
(二)主要生活习性
1.取食
飞蝗取食与气候和龄期有关。当干旱季节,食量大,危害重,因为它要从大量食物中索取较多水分供其生命活动。当夏季晴天,早晨日出后半小时开始取食,中午因气温过高停食,下午4时至日落前食量最大,日落后和阴雨天或大风天取食甚少。每头一生可食267.4g,蝗蝻龄期越大,食量越多,成虫期食量最大,尤以交配前期更显著。因此,撒施毒饵时,应根据其取食规律进行。
2.产卵
成虫产卵时,多选择植被覆盖度25%~50%,土壤含水量10%~22%、含盐量 0.2%~1.2%,且结构较坚硬的向阳地带。先用两对产卵瓣钻土成孔,腹部节间膜伸开,长度可达平时的3倍,再将卵逐渐产出,同时分泌胶质性腺液体粘成卵块。产卵毕,排出大量性腺液封闭卵室孔口,最后用后足拨土掩盖踩实方可离去。每雌一般产卵4~5块,每块平均含卵约65粒,一生产卵300粒左右。
3.群聚迁移或迁飞
飞蝗与沙漠蝗Schistocerca和拟飞蝗(褐蝗)Locustana属中种类一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1~2龄群居型蝗蝻常集中于植物上部,2龄后喜群聚于裸地或稀草地。开始先由少数蝗蝻跳动,然后引起条件反射,四周的蝗蝻随之跳跃集中,由小群汇成大群。最后,向着阳光垂直的同一方向迁移。途中,蝗群不断扩大,形成庞大的纵队,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迁移时间多在晴天的9~16时,当遇阴雨天、浓云遮日、中午地面温度超过40℃或日落后,均可停止迁移。
群居型成虫迁飞多发生羽化后5~10天的性成熟前期。开始有蝗群中的少数个体在空中盘旋试飞,逐渐带动群蝗飞旋,蝗群越聚越大,连续试飞2~3天,即可定向迁飞。微风时常逆风飞,大风时则顺风飞,可持续飞行1~3个昼夜。由于取食、饮水,即可降落,下雨时亦可迫降。迁飞距离可达数百km,高度能越过1km的太行山。
4.飞蝗的变型
东亚飞蝗受种群密度和生态条件的影响,引起生活习性、生理机能和形态的一系列变化,经1~2次脱皮,形成群居型或散居型。两型相互转变的现象,不仅发生于两代之间,而且在同代的不同期间亦能发生。低密度的散居型,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个体间经常接触,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嗅觉和触觉器官的感受作用,相互发生条件反射,使活动性更加频繁,进而使体内神经系统剧烈活动,内分泌发生许多改变,新陈代谢增强,体内脂肪体的同化作用逐渐提高,体温也随之上升,有利于产生黑色素或红色素沉积于体表皮层,导致体色加深,从而更能吸收光能提高体温,加大感受性和活动性。剧烈运动的结果,使其各部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便转变为群居型。相反,当群居型经防治或大部分蝗群迁出后,当地残蝗密度很低时,常因停止了个体间的接触和条件反射,恢复了原来的正常生活,则又能转化为散居型。
东亚飞蝗的变型是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而遗传下来的一种生态对策。例如群居型的脂肪体多,水分少,运动器官较发达,新陈代谢强,能适于迁飞,但卵巢管少而小,产卵少;而散居型则相反。因此,两型的相互转化有利于其种群数量的调节和种的繁衍生存。
据研究报道,飞蝗食物中含有木质素,木质素是微管植物的纤维支架。蝗蝻取食后,木质素能降解成为愈刨木醇(www.nczfj.com),便转变成2—甲氧基—5—已基酚,再转变成2—甲氧基—4—基酚,二者即群居信息素又称蝗酚。它随粪便排泄而出,在空气中挥发,经过其它蝗虫的呼吸,由气孔进入体内,在体液中流转运送。蝗酚可以刺激和引诱蝗蝻加速跳跃,刺激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上交叉形成,促使许多群居型特征发育,增加向群居型形态转变。蝗酚多存在于蝗蝻体内,成虫体内则极微量。群居型蝗蝻群居一处,大量粪便散落在附近周围,空气中蝗酚的浓度大;而散居型蝗蝻散生,粪便和空气中的蝗酚都较少。
二、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飞蝗种群数量变动与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天敌等有密切关系(见本章第二节)。
(一) 气候
1.温度 东亚飞蝗适宜发育温度为20~42℃,以28~34℃最适宜。发育起点温度为18℃,在25~35℃变温下,卵、1~5龄蝻和成虫产卵前期的有效积温分别是272、63.6、68.0、63.5、84.7、127.7和232.3日度。此外,春季气温回升早、秋季气温偏高、且持续时间长的年份,鲁南及其长江流域的飞蝗可发生3代;反之,夏蝗发生晚,渤海湾和海河流域等地区的部分秋蝗不能羽化和产卵。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气温升高,旱涝无常,致使飞蝗经常暴发成灾,威胁着农、林、牧业生产。
2.降雨与水文 飞蝗多发生在水旱交替的低海拔地区。这些地区年降雨量不仅较少,而且多集中于夏季,形成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当雨季或汛期来临,河、湖和水库水位急剧上升,甚至决口泛滥,地势低洼农田也积水内涝。当旱季来临或汛期过后,各处水位迅速下降,露出大片滩地,孳生大量芦苇、稗草、荻草、茅草和莎草等飞蝗喜食植物,或因内涝耕作粗放形成夹荒地,飞蝗便择其环境产下大量卵块。幼蝻孵化后,在充足的食料下迅速生长发育,猖獗发生为害。自古以来,东亚飞蝗就是在这些蝗区泛滥成灾。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积极综合治理,基本控制了危害。但1985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旱情持续发展,至1988年,仅山东省微山湖裸滩即达十余万公顷,致使飞蝗密度逐年递增,发生面积逐年扩大,1987、1989年东亚飞蝗终于先后在天津北大港和山东省微山湖再度猖獗大发生。自此以来,大发生的趋势明显上升。
(二)天敌
据报道,蝗虫的天敌有68种,捕食性天敌有鸟类、蛙类、蜥蜴、蜘蛛类、蝇类和步甲等。其中,蟾蜍日捕食1~5龄蝻为167.9头,黑斑蛙为135.8头,泽洼为122.1头。黄淮地区18种食蝗鸟中,以土燕捕食作用最大。寄生性天敌主要有杀蝗菌(抱死瘟)、线虫、微孢子虫、蝗螨、飞蝗黑卵蜂、蜂虻、寄生蝇和芫菁幼虫等。其中,飞蝗黑卵蜂对蝗卵的寄生率一般为10%左右,个别年份可达50%~90%。中国雏蜂虻对蝗卵的寄生率一般为30%~50%,最高达75%。无棣县植保站研究提出了保护密源植物,掌握蜂虻动态,协调生防与防矛盾和保护利用蜂虻指标的经验,取得了有效控制东亚飞蝗的显著效果。
[每日农经]马蜂窝里巧赚钱(上)(20130912) 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 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 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 蜂农:害虫都活不了。 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
宠物店里售羊驼 18日,网友“@然然jaejaecat”爆料称,在沙坪坝某宠物店内,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男模合影,关键是还有草泥马啊!”网友也在微博上“附”上一组9张拼图的宠物店内的现场.
[每日农经]一亩葡萄可卖出三十万元(20140619): 联系方式:云南蒙自 13887360883 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刘畅这次到这采访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还获得了一条令她振奋的信息,她听说当地有人种葡萄一亩地一年赚了30万元。.
[每日农经]端午特供(1)湖北蕲春:小艾草 年产值十亿元(20140528): 孙志鹏:这里是湖北省蕲春县,古称蕲州,这可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眼下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人们都在忙着包粽子买粽子,准备雄黄酒。哎?您说这当年李时珍在.
猕猴桃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本篇文章主要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要求、建园和猕猴桃栽植管理技术以及适时收售等5个方面来阐述泥猴桃的生产管理技术。 一、猕猴桃生长习.
[致富经]裸婚小伙的千万富翁之旅(20141204)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大城市的夜晚依然车水马龙,但申浩清楚这样的繁华并不属于自己,同样不属于自己的还有那些万家灯火的温暖。努力干活,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一.
人工养殖蝎子已被证实是一个农村创业的好项目,很多人都靠养蝎赚了钱,同时也有很多农民朋友想加入到养蝎队伍中去,不过,对于生手来说,首先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知道蝎子吃什么!现在农村致富经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蝎子的.
[致富经]几百万存款密码被篡改以后(201505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王雪莲跑市场签合同,老公负责工程进度,双剑合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夫妻俩成为诸城市让人羡慕的“黄金搭档”。6年时间.
[每日农经]不爱钻泥 大个子泥鳅随时能卖(20140418)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量蛋白质高而脂肪较低,既是美味,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誉。 泥鳅大家.
通过分析露地西红柿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希冀对当地露地西红柿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番茄因其富含维生素、番茄红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丰富,具有美容、防衰老之功效,深受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