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人工配合饲料饲喂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刺参是中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味被列为“八珍”之一,以前刺参养殖多采用天然饵料,然而近年来,由于养殖量的增大,海水环境的恶化等因素,许多天然的饵料越来越少,造成了海参吃不饱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一种配合饲料来饲喂海参。本片将为观众朋友们讲解一下利用人工配合饲料来饲喂海参的技术。本片首先向观众朋友们讲解了刺参配合饲料的概念和优势,然后又介绍了刺参配合饲料的原料和生产,之后分别为观众朋友们讲解了稚参、幼参以及成参配合饲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相关知识:
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虽然与色彩斑斓的海底生物相比,这种“海黄瓜”模样不算漂亮,但是它的营养价值却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它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我国已采到的海参有100多种,但能够食用的海参仅有21种,产量最高、质佳味美的品种当数刺参。据专家分析,刺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刺参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是近年来,由于采捕过度,刺参资源已遭到破坏,采捕量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市场价格持续高涨。在这种情况之下,利用海水池塘人工养殖刺参,前景颇为乐观,可以成为渔民增收的新途径。刺参原产于北太平洋浅海,我国沿海地区的环境气候比较适合其生长。目前,我国很多沿海地区的刺参养殖已经初具规模。
刺参人工养殖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养殖技术简单,泥底池塘、投石养殖、浅海底播养殖均可。二是市场前景广阔,海参营养价值高,现在市场供不应求,不愁销路。三是效益高。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该市每年每亩养殖效益均在2万元以上,其他地区有的效益可达3万元。现在该市池塘养殖海参达到450多亩,海水底播达到1200多亩。
刺参养殖虽说有着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是投资较大的项目,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人工养殖刺参可以采用放流增殖或围海建塘的方式进行。采用池塘养殖就要创造适合刺参生长的条件。刺参一般栖息在3米~15米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刺参属于狭盐性动物,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刺参生长较快。
为保证池水能及时循环、保持干净,实践证明,池塘可以建成自由纳潮式。自由纳潮式的池塘与大海相通,每天涨潮时打开进水闸门吸纳新鲜的海水,退潮时开闸排出部分池水。这样既保证了池塘内海水新鲜,又可以吸收进大量的浮游生物为刺参提供充足的饵料。需要注意的是,刺参对盐度要求较高,最忌讳盐度的突升突降,因此在大雨过程中及大雨过后,池塘排水不要过大,要渐进式进排,确保盐度稳定。目前,采用自由纳潮式的池塘养殖模式效果颇为不错。
刺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刺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刺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选择规格为3厘米~10厘米、无伤病的苗种,每亩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刺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刺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刺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刺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加吉鱼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刺参属于高级海珍品,其养殖投资大、风险大,并且需要适宜的水域环境。因此,希望大家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切不可盲目跟风上马。
国内外学者近年宋对刺参病害研究成果,剖析刺参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刺参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供参考。
一、养殖刺参常见疾病
1.溃烂病 溃烂病是当前对刺参养殖危害最严重的主要疾病,又称“化皮病”、“烂皮病”等。该病易发于每年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的1~4月,2~3月是发病高峰期,发病涉及养殖区广、发病快,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全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刺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参。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参活动能力和附着力变弱,摄食量减少,身体收缩、僵直,疣足尖端开始溃烂,口部肿大,不能收缩与闭合。随着病情加重,病参溃疡处增多,全身溃烂、自溶,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附着物上留有一白色印痕。溃烂病主要是细菌感染蔓延所致,日常管理中应以预防为主:附着基使用前应该充分洗刷、严格消毒;注意及时清除池内残饵、粪便及其他污物,加大水流,保持水质清新。发现发病后,可用菌必治或舒普深5~7克/立方米药浴,连续3~5天,每次2~3小时。
2.致病微生物引发疾病 在稚参培育过程中,由于水环境及底质的恶化、粪便及残饵的积累日益增多和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增加等原因,养殖水体生态平衡被破坏,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生活在此环境中的体弱及不健康的稚参必然被感染导致发病。该类致病微生物常常在附着板上出现蓝色、粉红色或紫红色的菌落,稚参长时间附着在这样的附着板很容易引起溃烂病,霉菌和寄生虫侵袭刺参表皮溃烂病灶加重病情,致使死亡率增高。防治方法:①定期用生石灰或沸石粉等水质改良剂来净化水质,改善海参栖息环境,控制病原微生物数量。②通过加大水深和加大换水量来提高池水的水质,控制池水的透明度,以防止大型藻类和水草的过度繁殖。另外,及时捞取池内过多的海草和杂物,防止它们沉底腐烂,造成池底环境恶化。
3.桡足类的防治 在刺参的生长过程中桡足类可能会大量繁殖生长[/],桡足类数量增多必然会与稚参争夺饵料,造成稚参饵料不足影响其生长。更严重的是,桡足类可能咬伤稚参的体表,继而引发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造成稚参死亡。因此,在刺参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杀灭桡足类,防止其过量繁殖。杀灭桡足类方法:每立方水体中泼洒敌百虫1~3毫升,2小时后排水更换新水。
二、刺参发病原因解析
1.参池建造不规范,设计不合理
由于目前养殖刺参利润较大,许多投资商求利心切,虾池稍加改造便作为养参池。改造后的养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换水条件不畅通,池底易积水,时间一长易在池底累积厚厚污物,结果水质污染引发刺参得病。还有部分养参池离海边较远,进水渠和排水渠合二为一共用,不能控制养殖用水的排放和病害传播,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外,参池筑礁不合理。有的参池石礁间距过大,刺参缺乏足够的栖息地;有的参池采用瓦片搭成人字形作附着基,其固定性差,易被潮水冲垮,这样既不利于底栖硅藻的附着,也影响刺参正常生活与摄食。
2.养殖池所处的地理环境、交换水质条件、基础饵料的容有量、养殖技术等客观条件,盲目增加放养密度,放苗密度高达10000头/亩以上,超出生产环境承载能力,当刺参逐渐长大时,天然饵料严重缺乏,造成参体营养不良、体弱易患病。
3.清淤不及时彻底,水质恶化引发疾病 清淤是指参池底部和附着板上的海参粪便等污物需及时清理。许多养参池多年都不清淤,更不消毒,池底堆积着很深的淤泥和腐烂的藻类,细菌和霉菌恣意横生引发多种疾病,严重影响养殖刺参的正常生长。清池是指在刺参养殖过程中,及时清除对刺参生长不利的大型动植物。池内生长的大中型藻类,虽然可以作为刺参的栖息隐蔽物,有的还可作为刺参饵料,但如果不及时清除,老化、枯死的藻类就会在池底腐烂、污染败坏水质,隐蔽其下的刺参受腐烂藻类的污染侵害而又爬不出来,必定大批死亡,由此造成惨重损失。
4.养殖户缺乏技术指导,科学防病意识差 刺参养殖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许多养殖户以前根本就没接触过海参,对海参的生长特性根本就不了解,缺乏刺参病害预防和治疗的技术,一旦发现刺参发病只好盲目用药,贻误治疗最好时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另外许多养参场的设施、设备及条件相对简陋和落后,用水处理系统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如附着基不适宜,日常观测设备象显微镜、水质测量仪等缺乏,养殖用水不能定期检测,病害监测无从谈起,对刺参疾病的暴发无应对措施。
三、刺参疾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针对上述刺参发病原因,我们认为近几年刺参病害连年加重与养殖水质好坏、参苗放养密度、饵料质量及日常管理措施等各方面有直接关系,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参病的暴发,刺参病害防治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宏观调控,参池建设规范化 刺参栖息生长需要水源干净、无污染,温度、盐度适宜,岩礁底或泥沙底等条件,故养参池最好选择建设在潮流通畅、可容纳自然海水、附近无污染源的海边,底质以较硬的泥沙底为好,池深应2米以上,进排水方便。排水闸门要建在参池底部,清除池内死角,保证养参池日换水量至40%以上,以达到参池水流畅通、水质鲜活、饵料丰富的目的。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筑礁种类,有条件者以石块为好,每堆石块应不低于2米,投石行距4~5米,堆距2~3米,投放栖息物体所占池塘面积应达到50%左右,且均匀分布,这样可利于底栖藻类的附生和刺参的栖息渡夏,为刺参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及适口饵料。
2.控制合适的放养密度,培养足够的适口饵料
参苗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参池水体交换量、天然饵料多少和养殖技术水平等条件来确定。一般1亩养参池投放300~400头/千克的参苗5000头左右为宜,放苗时可借鉴对虾小苗暂养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养参池角落里围网,清除敌害、设置栖息物体,培养底栖藻类后放苗,待小苗长大后再移放全塘养殖。放苗前应培养适口的、附着性强的、营养丰富的底栖硅藻为参苗健康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参苗附着以后,若底栖硅藻数量不足,可以采取施肥措施促进底栖硅藻的生长繁殖,避免基础饵料生物不足而造成参苗脱板死亡。
3.加强水质管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通过提高水深和加大换水量来控制池水水质和透明度,防止养殖池内积累大量的淤泥和滋生大量的敌害藻类。养殖用水可先采用沙滤池滤除部分微生物和敌害生物,然后可采用消毒剂进行消毒,进一步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养虾池改造的参池最好每隔半个月用50~100千克/亩生石灰消毒一次,进行底质改良。在参苗生长期间定期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可起到净化水质、改善参苗消化功能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4.避免病原体交叉传染,增强防治意识 养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刺参生长特性知识,加强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意识,制定一套科学的养殖技术方案,养殖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避免病原体的交叉传染。加强卫生管理,所用养殖用具、容器应经常消毒并专池专用;经常巡池观察池底清洁状况以及刺参活动状态、体表变化、摄食与粪便情况,定时检测水质。
5.控制敌害生物的繁殖,科学防治桡足类 体长5厘米以下的参苗极易被猛水蚤、蟹类、海鲶类等咬伤,养殖用水经过二级过滤后仍有此类敌害生物的存在,在进行中间培育的小水体中可用敌百虫2~3克/立方米药浴杀灭该类敌害生物。养殖水体中的桡足类大量繁殖对参苗影响较大,一方面与参苗争夺基础饵料生物,另外造成底栖硅藻的大量脱落引起“苗脱”的现象,因此控制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的大量繁殖是避免参苗脱板的重要措施。具体可采用:①对育苗用水的严格过滤,以沙层滤除桡足类,进而避免大量桡足类进入育苗水体;②在育苗水体中泼洒1.0~1.5克/立方米敌百虫,以杀灭桡足类,但泼洒敌百虫后要适当进行换水或保持流水状态,避免桡足类大量死亡造成水质恶化而引起参苗死亡。
[每日农经]马蜂窝里巧赚钱(上)(20130912) 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 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 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 蜂农:害虫都活不了。 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
宠物店里售羊驼 18日,网友“@然然jaejaecat”爆料称,在沙坪坝某宠物店内,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男模合影,关键是还有草泥马啊!”网友也在微博上“附”上一组9张拼图的宠物店内的现场.
[每日农经]一亩葡萄可卖出三十万元(20140619): 联系方式:云南蒙自 13887360883 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刘畅这次到这采访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还获得了一条令她振奋的信息,她听说当地有人种葡萄一亩地一年赚了30万元。.
[每日农经]端午特供(1)湖北蕲春:小艾草 年产值十亿元(20140528): 孙志鹏:这里是湖北省蕲春县,古称蕲州,这可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眼下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人们都在忙着包粽子买粽子,准备雄黄酒。哎?您说这当年李时珍在.
猕猴桃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本篇文章主要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要求、建园和猕猴桃栽植管理技术以及适时收售等5个方面来阐述泥猴桃的生产管理技术。 一、猕猴桃生长习.
[致富经]裸婚小伙的千万富翁之旅(20141204)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大城市的夜晚依然车水马龙,但申浩清楚这样的繁华并不属于自己,同样不属于自己的还有那些万家灯火的温暖。努力干活,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一.
人工养殖蝎子已被证实是一个农村创业的好项目,很多人都靠养蝎赚了钱,同时也有很多农民朋友想加入到养蝎队伍中去,不过,对于生手来说,首先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知道蝎子吃什么!现在农村致富经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蝎子的.
[致富经]几百万存款密码被篡改以后(201505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王雪莲跑市场签合同,老公负责工程进度,双剑合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夫妻俩成为诸城市让人羡慕的“黄金搭档”。6年时间.
[每日农经]不爱钻泥 大个子泥鳅随时能卖(20140418)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量蛋白质高而脂肪较低,既是美味,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誉。 泥鳅大家.
通过分析露地西红柿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希冀对当地露地西红柿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番茄因其富含维生素、番茄红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丰富,具有美容、防衰老之功效,深受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