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昌在指导白灵菇工厂化生产
他是农民心中的“菇神”。30年执着追梦,寂寞为伴,心酸几多。小蘑菇撑起大事业,破茧化蝶,一代菇神铸就科技成果转化的传奇。
常明昌办公室里有一颗硕大无比的灵芝,令人称奇。办公室墙上“菇神”两个遒劲的大字,更引人侧目。
原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的题字,道出了九三学社社员、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常明昌30年追梦之路,诠释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传奇。
把论文做在大地上
创业之初,他找了一块空地,挖了几条地沟,盖上塑料布,这便是他原创的菇棚。为了种植成功,他曾24小时守候在菇棚,烧火、调湿、保温,比看护自己的孩子还精心。
为了学习大规模生产和管理的经验,他自费到福建、上海等地“取经”。到福建山区学习时,为节约经费,常明昌租了个小摩托,司机在前,他和助手挤在后座,山路蜿蜒崎岖,险象环生。
寒来暑往。经过3年多的刻苦钻研,常明昌用坚韧克服了一道道难关,掌握了一整套生产技术。
科研取得成绩后,常明昌开始思考如何将实用技术推广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开拓出一条新路。食用菌庭院式栽培,一家一户,利用农民的房前、屋后、大棚、地窖、窑洞以及其它闲置的空地。为了及时给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他经常深入农户具体指导,反复讲解,设立免费技术咨询电话,帮农民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他真心真情把技术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九临合作”扶贫创收
1999年,常明昌参与九三学社与临汾的“九临合作”,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临汾市安泽县蹲点扶贫。结合当地的气候和特有的条件,常明昌不知疲倦地穿梭在山区的小路上,在累计工作的9个月时间里,他100多次去安泽,行程达6万多公里。他每天穿梭于大棚之间。赤日炎炎的夏天,穿着背心站在河滩、大棚、树林为农民朋友讲课。他帮助安泽县建成了30个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从第一年的110万袋产量到第二年的330万袋,常明昌功不可没。随后,常明昌在安泽县又建起了山西最大的香菇基地,生产规模达到500万袋。
为了解决产业化生产灭菌问题,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比较了国内所有设计方案和方法,请教了许多专家,终于探索出了一套连体式双保险灭菌新方法。
两年的时间,常明昌为该地区新增产值4000万元,昔日被用来烧火的树木枝条、玉米芯、秸杆、锯末等,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财源,使这个多年来一直被贫困困扰的国家级贫困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首先尝到了甜头。从此,常明昌在食用菌栽培行业名声大震,各地纷纷慕名前来邀请他帮助发展食用菌产业。安泽的成功经验,在三晋大地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前去参观学习的、购买菌种的、聘请技术员的络绎不绝。
常明昌在检查灵芝产业化生产
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取得傲人的成绩后,常明昌并没有得意。在推广技术的同时,他也看到了传统农业的弊端——低产、低效。
2000年,常明昌再次踏上了调研考察的道路。山东、上海、福建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被福建工厂化的生产所震撼。在震撼的同时,也让他看到了食用菌的发展方向。在随后的考察中,他发现这些食用菌生产车间,完全实现了对温度、水分、养分、通风、光照等食用菌生长要素的精准控制,可以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进行生产,完全摆脱了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束缚,真正达到了高产高效。
“我有责任引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引领农民转变生产方式。这个工作如果我不做,而等着别人来做,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这个头必须要我来带!”毅然决然的常明昌决定拿出自己200万元的积蓄,建设山西省第一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先进的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慕名而来。
从2005年至今,常明昌带领他的团队,先后帮助31家企业建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其中年产值过亿的达到6家。因此,在业内他被誉为“山西省现代食用菌产业奠基人”。常明昌还致力于九三学社与晋城市的“九晋合作”,在晋城市泽州县建立了“九三学社山西省委现代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历时10年的合作发展,目前生产规模8000吨,年消化玉米芯、棉籽壳等农作物下脚料15000余吨,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目前该公司所属园区已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食用菌产业重大项目示范基地,并成为全省最大的白色金针菇和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农业工厂化:用非农思想解决“三农”问题
20多年来,常明昌在山西省30多个县(市)进行了科技扶贫和科技成果转化。创立了山西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和白灵菇生产基地,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推广优良品种300多个,产生社会经济效益26亿元;在安泽、泽州、清徐、太谷等县创立了省内最大的香菇、白色金针菇、白灵菇、灵芝和猴头菇生产基地;发明了抹泥墙栽培灵芝、香菇、猴头菇新模式。从简陋的地沟、菇棚,到花园式的基地;从传统的庭院式生产,到现代化的工厂化生产,常明昌的食用菌栽培事业发生了破茧化蝶式的质变。从过去的小打小闹,分散作业,到现在的大规模社会资本介入,山西的食用菌产业在常明昌的引领下初步具备了现代农业的雏形。
2003年,是常明昌事业发展的一次转型。走工业化的道路,用非农思想解决“三农”问题。2013年,又是一次飞跃,必须走深加工道路,拉长全产业链发展。保鲜、初加工、深加工,这是他未来10年的奋斗目标。
2013年常明昌教授研发的灵芝孢子粉和北冬虫夏草产品分别荣获“第三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2014年常明昌教授率领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完成的五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其中两项达国际领先水平,三项达国际先进水平;制订的五条食用菌标准通过了省质检局批准发布并于2015年1月30日在山西实施,同时结合山西省29家食用菌龙头企业和6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国家级特派员创业链和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两大平台。这将对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任性”、韧性
熟悉常明昌的人都说,“任性”是他的关键词。30年做一件事,执着坚守、百折不挠。“任性”,就是韧性。
1964年春,常明昌出生在山西大同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有兄弟姐妹7个,家境贫寒。苦难是金。草根的家庭背景,让常明昌学会了顽强和坚韧。即使环境再险恶,也不能动摇他的信心。
1981年,常明昌考到了山西大学生物系。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实验室成了他的“家”,每个寒假,他都在实验室帮老师做标本鉴定研究;而每个暑假,他都帮老师做野外调查实习。四年下来,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屏蔽此推广内容经过长期积淀,在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2012年,作为学科带头人,常明昌在全国率先开创食用菌专业人才本科教育,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省乃至我国食用菌产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山西农大校园,学生的微信群里,学生们自发评出学校最“牛”的教授,常明昌名列首位。在学生们眼里,这个把知识转化为财富并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的教授,才是他们真心佩服的。他每次上课,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
善不为名而为,功不为利所动。30年执着追梦,破茧化蝶,他铸就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传奇。
[每日农经]马蜂窝里巧赚钱(上)(20130912) 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 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 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 蜂农:害虫都活不了。 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
宠物店里售羊驼 18日,网友“@然然jaejaecat”爆料称,在沙坪坝某宠物店内,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男模合影,关键是还有草泥马啊!”网友也在微博上“附”上一组9张拼图的宠物店内的现场.
[每日农经]一亩葡萄可卖出三十万元(20140619): 联系方式:云南蒙自 13887360883 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刘畅这次到这采访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还获得了一条令她振奋的信息,她听说当地有人种葡萄一亩地一年赚了30万元。.
[每日农经]端午特供(1)湖北蕲春:小艾草 年产值十亿元(20140528): 孙志鹏:这里是湖北省蕲春县,古称蕲州,这可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眼下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人们都在忙着包粽子买粽子,准备雄黄酒。哎?您说这当年李时珍在.
猕猴桃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本篇文章主要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要求、建园和猕猴桃栽植管理技术以及适时收售等5个方面来阐述泥猴桃的生产管理技术。 一、猕猴桃生长习.
[致富经]裸婚小伙的千万富翁之旅(20141204)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大城市的夜晚依然车水马龙,但申浩清楚这样的繁华并不属于自己,同样不属于自己的还有那些万家灯火的温暖。努力干活,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一.
人工养殖蝎子已被证实是一个农村创业的好项目,很多人都靠养蝎赚了钱,同时也有很多农民朋友想加入到养蝎队伍中去,不过,对于生手来说,首先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知道蝎子吃什么!现在农村致富经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蝎子的.
[致富经]几百万存款密码被篡改以后(201505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王雪莲跑市场签合同,老公负责工程进度,双剑合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夫妻俩成为诸城市让人羡慕的“黄金搭档”。6年时间.
[每日农经]不爱钻泥 大个子泥鳅随时能卖(20140418)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量蛋白质高而脂肪较低,既是美味,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誉。 泥鳅大家.
通过分析露地西红柿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希冀对当地露地西红柿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番茄因其富含维生素、番茄红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丰富,具有美容、防衰老之功效,深受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