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个时期的雏鸵鸟容易产生疾病而引起死亡,影响到雏鸵鸟的成活率。现从育雏栏舍设计、育雏温度和育雏方法等三个方面介绍了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要点,重点介绍了育雏方法,包括补水、引
(1)病原: 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空气、粪便、土壤、污水塘中,菌对外界抵抗力极强。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一端有鞭毛,具有运动性。该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产生蓝绿色色素和芳香气味,在血液琼脂上形成溶血圈。该菌能产生
产蛋期的饲养 (1)饲喂方法人工饲养的鸵鸟每天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因此,应根据其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行饲喂。每天早晨天一亮,鸵鸟就在运动场上围着边网跑步,跑1520分钟后进行交配、采食。所以首次饲喂时间以早6点半至7
(1)发生原因因爪对其颈部造成的严重创伤,导致撕裂食管而形成的食管瘘管。由于鸵鸟目前的驯化程度不高,在人为地移动鸵鸟时常需将颈圈套在其颈部,辅助保定后操作。而鸵鸟对这种强迫移动的方式常有反抗行为。多表现为用趾蹬
鸵鸟原为一种野生鸟,最早驯养于南非和澳洲。尽管鸵鸟的人工饲养至今仅有10多年的历史,却已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在我国,1992年,广东率先从津巴布韦引进非洲鸵鸟,并饲养繁殖成功。目前,鸵鸟的饲养被列入三高农业项目正
鸵鸟衰竭综合征又称衰弱综合征,于1995年首次在澳大利亚发生。多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幼鸵鸟,并以消瘦、衰竭死亡为终结,由此而得名。本病在我国鸵鸟中也已发生,死亡率约占总死亡数中的34%。 【病因】 发病原因至今尚无定论
鸵鸟衰竭综合征又称衰弱综合征,于1995年首次在澳大利亚发生。多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幼鸵鸟,并以消瘦、衰竭死亡为终结,由此而得名。本病在我国鸵鸟中也已发生,死亡率约占总死亡数中的34%。 【病因】 发病原因至今尚无定论
家畜家禽的风湿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临床报道也较多,但鸵鸟的风湿症尚未见正式报道过。笔者在临床曾遇4例鸵鸟风湿症,其中3例治愈,1例好转。现介绍如下: 1.病因 鸵乌的风湿症多因久卧湿地,气候突变,风湿寒邪乘虚而入,流患经络
白肌病又称肌炎或肌营养性不良,是一种肌肉变性性疾病,实质是营养代谢性病损组织广泛的综合征(包括肌营养不良、肝营养不良和脂肪组织炎等)之一。本病在禽类中有发生,家禽和驯养特禽均可发生,并有一定的地理分布。此外,哺乳
本病比较多见。雏鸵鸟孵出后自体内卵黄囊获取营养而发育生长,随着卵黄囊被吸收,卵黄囊逐渐缩小成痕迹,通常约15天左右。但若卵黄囊感染发炎,则能引起雏鸟患病、死亡。 鸵鸟养殖雏鸵鸟卵黄囊炎病因 (1)由于亲鸟患有生殖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