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尽快找准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的突破口,更加有效地贯彻落实国家以及甘肃省有关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从2010年开始,我市就组织农牧系统的农业环保和相关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各乡村组、农户、回收加工企业,采取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几年来,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对全市农膜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并就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加强我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提出了具体措施。
1 农膜使用的利与弊
1.1 农膜使用的利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用地膜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至今已有30多年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增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得以迅速在玉米、棉花、瓜菜等农作物上推广普及,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蔬菜平均增产30-70%,瓜类增产30-50%,棉花增产30-40%。实践充分证明,农膜覆盖技术在农业增产增收方面的作用是“革命性”的。其中,地膜覆盖面积2.43万ha,棚膜覆盖面积0.14万ha。覆盖最多的作物主要是棉花、小麦、玉米、蔬菜、西甜瓜等,地膜平均用量约67.5㎏/ha,棚膜平均用量约60㎏/ha。敦煌市年农膜使用量约2900t,其中地膜使用量约1640 t,棚膜使用量约1260 t。瓜州、肃北、阿克塞等周边县市年农膜使用量约3000余t。
1.2 农膜使用的弊
但是,多年的农膜覆盖栽培也相应产生了不良影响,治理措施未能及时跟进,致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造成“生产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首先,残膜在土壤中百年才能自然降解,它直接破坏土壤原有结构,降低耕地质量,据2012年实地调查,敦煌市棉田30㎝深度耕层平均每亩含残膜达到5.8——12.6㎏,同时,析出的有毒物质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其次,大量的残留农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残膜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均匀分布,阻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造成农作物减产,据调查,小麦减产在2-5%,棉花减产在8-12.5%;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不仅是“视觉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废旧农膜和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造成的土壤污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农膜栽培技术要进一步推广,就必须切实解决废旧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
2 敦煌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为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的措施办法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可操作性,根据我们对各乡镇村组的农膜使用现状和废旧塑料加工企业的收购、加工、生产、销售等情况的调查分析,我市从农膜在农作物上使用的起始阶段就相继出现了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但都因环保意识、技术、市场、效益等因素的影响而起伏不定。据调查,30多年来,我市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2.1 回收介入阶段
1989年以前,因覆膜技术正在引进、试验、推广,其回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废旧农膜主要依托供销部门的废品收购网点进行收购,但多数采取田间地头焚烧、掩埋的办法进行处理。
2.2 加工起步阶段
1990年到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改制破旧立新,乡镇企业风起云涌,社会资本逐步介入废旧农膜回收加工行业,小商小贩开始活跃于农村的废品收购领域,废旧农膜进入了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视野,回收、加工企业,尤其是个体、民营企业介入该领域,但大多以简单回收加工低层次的塑料颗粒、碎片出售,由于设备简陋,加工粗糙,市场销售不畅,企业经营很不景气,高峰时,大大小小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个体户和企业多时达到二十多家,少时仅二到三家,而大多数经过几年市场竞争淘汰而倒闭转行,从而导致农民田间的废膜有人收购就卖,无人收购就埋的管理方式。
2.3 加工发展阶段
2001年到现在,经过介入、起步和发展三个阶段的起起落落,优胜劣汰,全市现存的规模不等的5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都能相对健康地发展,并且规模不断扩大,承担着全市废旧农膜的回收加工任务。形成了以敦煌市合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敦煌市永城兴隆塑料厂、敦煌市永兴塑料厂、敦煌市黄渠兴鑫塑料厂、敦煌市新建塑料厂为主的规模较大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在各乡镇及村组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二十多个,回收敦煌境内的废旧农膜,并逐步向周边县市肃北、瓜州、哈密等地扩展。2013年以来已回收废旧农膜量达到10790多t(含杂质),生产再生颗粒量达到1560多t,占全市农膜使用量2900多t的53.7%;其他废旧塑料制品3280多t。这些企业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全市废旧农膜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农民增收、废旧产品资源化再利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 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发展趋势
3.1 产生的废旧农膜危害越来越严重,回收加工势在必行
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市应用覆膜栽培技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引进试验,最初在敦煌进行棉花覆膜试验,试验面积仅有0.013万ha,经过试验示范,1989年示范面积扩大到0.727万ha,按每亩使用4.5㎏地膜计算,使用量由起初的不足10t增加到490.5t。从1990年到201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棉花、玉米、瓜菜等覆膜面积大幅上升,全市种植农作物的耕地都采用了覆膜技术,覆膜面积高达2.43万ha,每年地膜使用量在1650 t以上,剔除12%的地膜残留土壤中无法清除外,每年产生废旧地膜1452 t。温室、大棚和拱棚等设施农业的发展,使棚膜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现已达到1260 t左右,按照35%的破损率,每年产生废旧棚膜820 t,仅此两项,废膜回收总量都在2300 t左右。3.2 是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市场机制正在发育,回收网络逐步形成,提高完善势在必行
据调查,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经过逐步探索,各企业已把回收废旧农膜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始着手向乡村延伸回收站点,满足企业的加工需求。目前,全市5家企业已经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23个,其中敦煌市合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9个、敦煌市永城兴隆塑料厂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5个、敦煌市永兴塑料厂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5个、敦煌市新建塑料厂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3个、敦煌市黄渠兴鑫塑料厂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2个。不过像敦煌市合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这样机制完善、管理良好、服务到位的典型仍为少数,大多还属“守株待兔”的被动收购经营状态,企业为降低成本,农民愿交多少加工多少,边远和交通不便的乡村收购无人问津。(www.nczfj.com)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现在回收计价的办法是按立方计价,一般视沙土、柴草的干净程度,多以每立方50元/左右的价格回收。
4 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分析,大量废旧农膜不能充分回收利用,随意弃置田间地头,降低农作物产量,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农村环境卫生,造成资源浪费。
4.1 加工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不强
目前我市虽有5家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年加工量也占到了回收量的95%,从表面上看,加工企业确实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仔细分析,现在的加工量占全市废旧农膜使用量的75%左右,但主要污染源地膜的回收加工量仅占4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加工层次低,辐射带动能力弱。如生产规模较大的敦煌市合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仍然没有条件、能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其加工的成品也仅限于再生塑料颗粒,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现在只能维持企业的生存,但很难承担起辐射带动回收废旧农膜的社会责任。
4.2 回收成本高,难度大,导致回收率低
据调查,目前在农村回收塑料瓶、塑料袋及其他废旧塑料制品比较容易,回收率一般都在90%以上,而唯有废旧农膜的回收难度较大,地膜平均回收率仅有40%左右。究其根源,一是地膜生产趋于薄型化,大量使用0.008mm以下的超薄膜,强度低,易破碎,很难从土地中捡拾;二是废旧农膜一般采用耧、耙的耕作方式进行清理,费时、费工、费力,清理难度大,成本高;三是交售不划算,一家一户0.67ha地交售地膜赚不上多少钱。全市90%的废旧地膜按方收购,收购价50元/㎡左右,一般0.67ha地清理出来带有杂物的废旧地膜大约1㎡,卖好点也仅有80元左右,如果交售不方便,农户甘愿在田间地头焚烧、掩埋,也不愿主动交售,一旦焚烧、掩埋不及时,遇风飞扬,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4.3 网络不健全,售卖不划算,影响了农户交售的积极性
如前所述,大部分农户对捡拾清理土地上的废旧农膜的认识还是一致的,捡拾清理土壤中的废旧农膜还是积极的,但由于捡拾难度大,成本高,主动售卖又赚不了多少钱,加之网络不健全,售卖不方便,距离加工企业较远、没有回收网点的乡村农户交售废旧农膜的所得,还不足抵顶人工费和运输成本,致使农户只注重清理,不注重交售的现象比比皆是。目前,全市仅有18个回收网点,只能覆盖大约30%的村组,大部分乡村处于回收盲区。运距远,售卖不划算。
4.4 行政管理缺位,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缺乏必要的监督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近年来对废旧农膜的回收治理,由于行政管理缺失,责任没有靠实,作为一线的乡镇政府、村级组织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废旧农膜的捡拾无人问津,捡多捡少、收多收少都一样,捡拾收缴缺乏强有力地行政推动力,这个问题的存在使行业管理处于真空地带,治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措施严重滞后,甚至缺失,造成“白色污染”日益加重,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 对策建议
为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全面做好农业“白色污染”防治工作,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要按照“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市场运作,群众自觉参与”的思路,以强化政府监管、壮大加工龙头、完善回收网络、促动农户参与为重点,逐步建立起“激励企业保加工率,享受政策支持;健全网点保回收率,方便农户收售;行政监管保捡拾率,污染不超标”的“三保”工作机制,尽快形成农户积极捡拾、网点应收尽收、企业提升加工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确保废旧农膜捡拾率和回收率分别达到85%以上,加工率达到100%。
5.1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社会氛围
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特别是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的宣传,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潜在危害的认识,培养农民群众不乱丢、不乱弃废旧地膜的良好习惯,增强农民群众对残留地膜回收的自觉性,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家园的进程。
5.2 培育加工龙头,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现在废旧农膜再生加工工艺技术成熟,设备成套,操作简便,为了增强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要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按废旧农膜的分布情况和企业现状,科学布局,重点扶持。
5.3 科学布建网点,提高回收服务功能
治理“白色污染”,重在回收。要禁止使用厚度在0.008mm以下的超薄地膜。各级工商、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市场监管和查处力度,杜绝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积极倡导应用环保型地膜,降低捡拾强度。对废旧膜加工企业凡享受优惠扶持政策的企业前提必须是包片布点,收购清理达标,尽快建立健全废旧地膜收购网点或培育农膜回收经纪人队伍,形成“覆盖全市、运行有序、乡村监管、市场化运作”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
5.4 靠实行政责任,提高回收利用率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共同推动。为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组织管理,建议各级政府成立由主管行政领导任组长,农牧、财政、环保、工商、税务、电力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废旧农膜回收工作作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纳入县、乡、村考核体系,加强领导、靠实责任,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从多层次、多领域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还有环保、科技等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和科技创新,统筹规划,完善机制,狠抓各项措施和规定的落实,努力实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目标。
[每日农经]马蜂窝里巧赚钱(上)(20130912) 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 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 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 蜂农:害虫都活不了。 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
宠物店里售羊驼 18日,网友“@然然jaejaecat”爆料称,在沙坪坝某宠物店内,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男模合影,关键是还有草泥马啊!”网友也在微博上“附”上一组9张拼图的宠物店内的现场.
[每日农经]一亩葡萄可卖出三十万元(20140619): 联系方式:云南蒙自 13887360883 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刘畅这次到这采访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还获得了一条令她振奋的信息,她听说当地有人种葡萄一亩地一年赚了30万元。.
[每日农经]端午特供(1)湖北蕲春:小艾草 年产值十亿元(20140528): 孙志鹏:这里是湖北省蕲春县,古称蕲州,这可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眼下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人们都在忙着包粽子买粽子,准备雄黄酒。哎?您说这当年李时珍在.
猕猴桃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本篇文章主要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要求、建园和猕猴桃栽植管理技术以及适时收售等5个方面来阐述泥猴桃的生产管理技术。 一、猕猴桃生长习.
[致富经]裸婚小伙的千万富翁之旅(20141204)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大城市的夜晚依然车水马龙,但申浩清楚这样的繁华并不属于自己,同样不属于自己的还有那些万家灯火的温暖。努力干活,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一.
人工养殖蝎子已被证实是一个农村创业的好项目,很多人都靠养蝎赚了钱,同时也有很多农民朋友想加入到养蝎队伍中去,不过,对于生手来说,首先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知道蝎子吃什么!现在农村致富经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蝎子的.
[致富经]几百万存款密码被篡改以后(201505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王雪莲跑市场签合同,老公负责工程进度,双剑合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夫妻俩成为诸城市让人羡慕的“黄金搭档”。6年时间.
[每日农经]不爱钻泥 大个子泥鳅随时能卖(20140418)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量蛋白质高而脂肪较低,既是美味,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誉。 泥鳅大家.
通过分析露地西红柿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希冀对当地露地西红柿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番茄因其富含维生素、番茄红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丰富,具有美容、防衰老之功效,深受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