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营造技艺[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蒙古包营造技艺(20130104):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居住的生活场所,随着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实际使用的蒙古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逐步成为旅游区招待宾客的场所。但是,与此同时,2008年,蒙古包营造技艺最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期节目以蒙古包技艺传承人赵富荣和她的工匠作们做为主人公,介绍了蒙古包的结构、设计、主要构架的制过程以及搭建技巧。
相关知识:
蒙古包建筑从材料到结构以及形状,不同于中国古代江南的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与现代的房屋建筑更有天壤之别。所以,难登传统技术史和建筑技术史的研究的大雅之堂,对它的描述多见于地方风俗录和地方文化的文本中,对它的介绍一般是从自然资源的可利用的方面进行,从这些研究中,使我们感受到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还有在文化视野中的研究,把它看作是草原文化的象征。对这种比喻,我们认为游牧民族创造草原文化,它是草原文化的源头。
对大多数公众,一提起草原文化,可能首先在脑海里浮现的是蒙古包,象征的比喻有它的逻辑认识的合理性。但草原文化发展到今天,从内容到形式已是多样化的东西,蒙古包更贴切点应该是游牧民族文化的象征,在草原文化中仍有它的痕迹,但已经不是主流的和核心的成分。从学理上笼统地把它看作是草原文化的象征,把它的文化意义放大了,另一方面,有简略或缩小草原文化之嫌。所以,我们认为,对蒙古包建筑研究,无论是从技术水平还是从文化视角研究,都有继续挖掘之处和重新认识的价值。
建筑反映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蒙古包建筑是北方游牧民族处理人、畜、自然关系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对当地的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适应自然环境的知识和技术[/]。考证其知识和技术,我们发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理论体系的知识和应用科学理论的技术,而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的技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改变物质世界的活动,是基本生活层面的知识和技术。从民俗学、建筑学还是其它角度,对蒙古包建筑的研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涉及到其结构、材料、形状。其结构是有门、哈纳(墙)、奥尼(椽子)、圆形天窗四部分组成。材料:门是木门,哈纳是由细木杆编制成菱形网片,外围是由毡子作的圆形围壁,柳木椽子,还有皮绳和鬃绳。
蒙古包的架设一般是先选好地形,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圆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预先编制的木条方格(哈纳)架好,包顶顶部再架上固定的天窗(奥尼)支架,一般顶高约4m,周边高约2m,门大多向东或东南开,全包的外部和顶部均由轻质沙柳做成骨架,屋顶以奥尼为中心,绑扎细椽子(乌乃),呈活动伞盖式,用驼绳绑扎固定,成为一固定的圆形墙壁。圆顶陶敖直径为1.5m,上饰美丽的花纹。包顶外形均是圆锥体,通常用一层或二层乃至多层毛毡或帆布覆盖,最后用一块矩形毛毡把陶敖覆盖以过夜或防雨雪。将哈那和乌乃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两三个人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就搭建或拆除一个蒙古包。
蒙古包内布局:
内部摆设,将蒙古包内部平面化分为九个方位。正对顶圈的中位为火位﹐置有供煮食﹑取暖的火炉﹔火位前面的正前方为包门﹐包门左侧﹐是置放马鞍﹑奶桶的地方﹐右侧则放置案桌﹑橱柜等。火位周围的五五方位﹐沿着木栅整齐地摆放着绘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安析木柜木箱。箱柜前面﹐铺著厚厚的毛毯﹐其优点蒙古包看起来外形很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除天窗外,编壁墙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天可掀开通风,冬天放下保暖),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半圆形包顶,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冲刷包顶不存水,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抵御风暴袭击。
蒙古包各部分之间连接精巧,方便、易建造和拆卸,运输很容易,不易损坏。
蒙古包的特性:
从对蒙古包建筑的研究中提升出的知识和技术内容,我们发现有以下方面:
(1)迁徙与草场恢复。游牧民族的食品主要是肉食,如何能让牛羊生长的草地及时得到恢复,牧民通过春夏秋冬不断迁徙,使各处草场得到休养,下一年再继续使用。游牧的生活方式是对大草原的选择,也不是哪草场好就去哪,而是根据季节、气候、草场、牲畜和人的情况,有规律的迁徙的生产、生活方式。
(2)关于蒙古包的稳定性的知识。人们逐渐认识这种菱形的结构却比以往的正方形结构更为稳定,且可以伸缩。这种发现使建筑的动态性,即房屋的结构需要满足可移动、轻便和便于拆卸的要求有了实现的可能。
(3)保证蒙古包的冬暖夏凉的知识。蒙古包搭建在向阳背坡处,以避风雪;夏季则搭建在视野开阔、凉爽通风处,以防暑热。蒙古包外围春冬用毡子,而夏秋就因地而异多用草覆盖。
(4)材料有效利用的知识。不同地区的游牧民族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体现了地域性。这是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发生变化的认识的直接体现。由于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的自然植被不同,所以在哈那的用料方面也有不同。土默特地区哈纳墙选用红柳或者竹木,新疆及阿拉善哈纳墙也多用红柳,而黑龙江毡帐则用桦树或柳,而外围包裹物所用材料各地也不同,春冬用毡子,而夏秋就因地而异多用草覆盖。新疆地区盛产岌岌草,黑龙江地区多用桦皮,呼伦贝尔等东部地区因盛产芦苇,夏秋包芦苇。所以芨芨草、桦皮和芦苇等就成为这些不同地区夏季围墙的材料。另一方面,搭建蒙古包材料,是把建造房屋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到了最底点。修建是不用挖土夯地,拆卸时不会留下废墟,当蒙古包从一个地方搬迁之后,过不久,那里又是绿草如茵,生态很快得到恢复。
(5)圆型对风的承受力和抵御能力要比其他任何形状都优越;墙围成圆形,包顶是半圆形。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冲刷包顶不存水。
(6)蒙古包结构的比例关系,哈那高度和椽子长度之比等于天窗直径与椽子长度之比等于0.615;柱高与基底直径比是0。6112;哈那斜高与椽子长度比是0。616。其比例非常接近黄金比例。这种认识的获得是最为神奇。
(7)蒙古包还承载着游牧民族关于力学的知识。图格吉扎布在研究中分析了蒙古包的扣碗形结构及其功能。他认为天窗形成蛋壳结构,相当于大梁,而它本身没什么自重,所以虽然强度不大,却可以稳固地支撑起蒙古包,而且,风无论从哪个方向来,都会在蒙古包上空形成一个低压区,所以蒙古包的炉子特别好烧。由于天窗的作用,乌尼杆受的是顺长轴的压力,而不是剪力,所以蒙古包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8)制毡技术和行业。蒙古包的产生、发展与其它技术如木工、制毡、制铁,防漏防潮等技术是分不开的,但围绕着蒙古包建筑派生出的技术和行业当属制毡技术。由于该建筑的哈那外围主要是毛毡,所以,推动这一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和兴起。“元朝政府中设有制毡的专门机构,工匠达数千人,制造毡房,地毯和各类不同花色品种的毡,据记载有入药白毡、剪绒花毡、脱罗毡、半入白矾毡、无矾百战、雀毛毡、半青红芽毡、红毡、染青毡、白袜站、白毡胎、回回兼容站、白厚毡等十三种之多。”“覆盖在烟囱上的毛毡他们饰以各种各样的美丽图画。在门口,他们也悬挂绣着多种颜色的图案的毛毡;他们把着色的毛毡缝在其他毛毡上,制成葡萄藤、树、鸟、兽等各种图案”。
[每日农经]马蜂窝里巧赚钱(上)(20130912) 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 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 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 蜂农:害虫都活不了。 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
宠物店里售羊驼 18日,网友“@然然jaejaecat”爆料称,在沙坪坝某宠物店内,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男模合影,关键是还有草泥马啊!”网友也在微博上“附”上一组9张拼图的宠物店内的现场.
[每日农经]一亩葡萄可卖出三十万元(20140619): 联系方式:云南蒙自 13887360883 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刘畅这次到这采访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还获得了一条令她振奋的信息,她听说当地有人种葡萄一亩地一年赚了30万元。.
[每日农经]端午特供(1)湖北蕲春:小艾草 年产值十亿元(20140528): 孙志鹏:这里是湖北省蕲春县,古称蕲州,这可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眼下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人们都在忙着包粽子买粽子,准备雄黄酒。哎?您说这当年李时珍在.
猕猴桃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本篇文章主要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要求、建园和猕猴桃栽植管理技术以及适时收售等5个方面来阐述泥猴桃的生产管理技术。 一、猕猴桃生长习.
[致富经]裸婚小伙的千万富翁之旅(20141204)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大城市的夜晚依然车水马龙,但申浩清楚这样的繁华并不属于自己,同样不属于自己的还有那些万家灯火的温暖。努力干活,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一.
人工养殖蝎子已被证实是一个农村创业的好项目,很多人都靠养蝎赚了钱,同时也有很多农民朋友想加入到养蝎队伍中去,不过,对于生手来说,首先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知道蝎子吃什么!现在农村致富经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蝎子的.
[致富经]几百万存款密码被篡改以后(201505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王雪莲跑市场签合同,老公负责工程进度,双剑合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夫妻俩成为诸城市让人羡慕的“黄金搭档”。6年时间.
[每日农经]不爱钻泥 大个子泥鳅随时能卖(20140418)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量蛋白质高而脂肪较低,既是美味,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誉。 泥鳅大家.
通过分析露地西红柿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希冀对当地露地西红柿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番茄因其富含维生素、番茄红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丰富,具有美容、防衰老之功效,深受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