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看工人们都挺辛苦的这么冷的天捕鱼,那为什么要选在冬天来捕鱼呢?
毕兴来:鱼在这个期间不进食,鱼的口感非常好
【解说】:原来毕兴来他们选择在大冬天捕鱼,是因为这个时候的鱼最好吃。好吃一方面是因为这时的鱼不吃东西了。淡水鱼大多是冷血动物,一旦水温低于七摄氏度,它们就会进入半休眠状态,不再吃东西。
【采访】镇赉国营渔场副场长 刘树有:水温接近四度了,不进食了,冬季处于半冬眠状态,在水里头,在深水区缓慢游动
【解说】:不吃东西的鱼体内干净而且没有腥味,吃起来香。好吃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时的鱼最肥。为了度过漫长的冬季,鱼在入冬之前都会大量吃东西,以储存脂肪,积蓄能量
【采访】镇赉国营渔场副场长 刘树有:就跟山里的黑熊似的,在越冬之前就大量吃,积累脂肪以便于越冬。
【解说】:哈尔淖水库在吉林省的西北部,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水草丰美,各种鱼类的食物资源都非常丰富,一个秋天吃下来,等到冬天,攒足了脂肪的鱼就特别肥了。
【采访】镇赉国营渔场副场长 刘树有:这个季节是最肥的时候,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捕鱼,鱼还香。
【解说】:捕捞上来的鱼个个膘肥体圆,吸引得看热闹的人群忍不住纷纷买起鱼来
【采访】:
消费者:冬捕鱼新鲜,有丰收喜悦的感觉。
消费者:新鲜还养得很肥,好吃,哈尔淖鱼好吃,肉特嫩。
【解说】:事实上,鱼肥味美,只是冬季捕鱼的一个原因。毕兴来他们选择在冬季捕鱼,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冬捕上来的鱼能储藏。
在现场,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的人买鱼和别处不太一样,别的地方买鱼都是一条两条地买,这里买鱼都是一堆一堆地买。
【采访】:
消费者:准备买两千来斤。
消费者:准备买个两三万斤。
【解说】: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鲜鱼不好保存,很容易坏,可为什么这里的人却敢一次买这么多鱼呢?原因就在于冬捕上来的鱼很好储藏。
冬捕的现场非常冷,裸露的水面不到两分钟就结冰了,在这么寒冷的气温下,鱼从水里一捞出来,短短几分钟就被冻僵了。
【采访】镇赉国营渔场副场长 刘树有:你看这个鱼活蹦乱跳的,都活着 拿上来之后,零下20摄氏度,现在气温零下20摄氏度左右,一宿就冻好了。
【解说】:这样速冻好的冰鲜鱼,随便搁在室外哪个地方都不容易坏。而鱼能方便的储藏,这在东北可太关键了。
东北的冬天特别冷,野外什么东西都不长,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也让当地很难通过大棚等温室设施来种植蔬菜,所以一到冬季,大部分人家只能靠储藏的土豆白菜等过日子。这时候要能储藏上一部分鱼,那日子就好过多了。
【采访】镇赉国营渔场副场长 刘树有:像我们东北都习惯于冬储菜,东北也利于冬储菜 所以冬天 一家买几条鱼,搁冷仓里一冻,随时吃随时拿出来一化就炖上了
【解说】:冬捕的鱼能储藏,不仅对老百姓过日子很关键,对卖鱼的渔场来说,也很关键。通常渔场在夏季都不敢捕太多的鱼。
【采访】:
张洪:夏天捕的鱼你今天卖不出去,明天就臭了。
刘树有:捕多了,你没有冷库的话,一天就完了,你销售不出去。
【解说】:天热时,鱼要捕多了,卖不完就臭了。而在冬季捕鱼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一方面鱼好卖,另一方面鱼要没卖完,还可以储藏起来慢慢卖。
冬季的鱼好吃,冬季的鱼好放,正因为如此,毕兴来他们才特意等到大冬天的来捕鱼。
【采访】镇赉国营渔场副场长 刘树有:赶在冬捕,价格好,便于储存,所以每年都搞冬捕。
【导读】: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厚达四五十公分的冰层,茫茫冰海,他们如何能找到鱼群? 冰层的颜色又隐藏了怎样的玄机?
【解说】:冬捕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捕鱼方式,从当年辽国的契丹族开始,流传了一千多年,那冬天捕鱼怎么个捕法?这一网15万斤的鱼又是怎样捕到的?记者决定跟踪拍摄一次冬捕的全过程,以解开其中的奥秘。
(字幕:2013年12月28日 下午 15时 寻找下网口)
【解说】:张洪是哈尔淖水库冬捕的鱼把头,当记者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为第二天的冬捕寻找下网的地方。
【采访】:
记者:咱们这是干嘛呢?
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这是摸出网眼水深。
【解说】:鱼把头是整个冬捕技术的总指挥,这可是冬捕最关键的人物,每次捕鱼,在哪下网在哪出网,全由他说了算,他的判断直接决定了冬捕结果的好坏。
冬季捕鱼和其他季节不一样,其它季节里,鱼满湖游,不管你怎么捕,多少都会有点收获。但冬季就不一样了,鱼不再满湖游,而是集中躲在几个地方过冬,你要找准了位置,那一网就能捕十几万斤,可要是找错了地方,那就一无所获了。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网上来了,甚至有时候打出一个两个鱼的,那种情况也有。
【解说】:真要捕了空网,损失就大了!每次冬捕需要上百号人参与,从凌晨到傍晚,整整一天就只能捕一网,要是捞空了,这一天所有人的努力都白瞎了。所以张洪他们在选择入网点的时候都非常地谨慎,往往会提前一天寻找好下网的地点。
【采访】张洪助手:提前把这些标志性东西先打好,明天省得出网和下网耽误事。
【解说】:可是哈尔淖水库的总面积有六万多亩,这么白茫茫的一片,怎么才能判断哪里有鱼哪里没鱼呢?张洪靠得就是对鱼习性的了解。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冬季鱼奔深水,鱼的习性是越冷越往深水去,夏天就不一样了,夏天一般鱼活动范围都上浅滩。
【解说】:哈尔淖水库处在一个大型的湿地中,有浅水区和深水区。春夏气温高的时候,浅水区因为光照好,水草生长茂盛,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特别多,这时鱼就喜欢到浅水区觅食。
一进入10月份,镇赉的气温开始降低,这时鱼就开始往深水游。
【采访】镇赉国营渔场副场长 刘树有:它不敢在浅水里待了,浅水我们东北冰得达到70厘米以上,你想一米多深的水去掉70厘米,剩一尺来深的水了,水温就低了,接近零度了,所以它就不敢在这地方呆了。
【解说】:水温太低会把鱼冻死,而深水区水面开阔,氧气充足,而且水越深的地方温度越高,所以一进入冬季,鱼就会集结在深水区过冬。当地人把这些鱼集中过冬的地方叫做鱼卧子。
【采访】镇赉国营渔场副场长 刘树有:刘树有 我们当地的话说就叫卧子,卧子就是卧鱼的地带,卧子啥特点呢,就是水比较深,最低是两米半以上。
【解说】:张洪要寻找的就是这样的鱼卧子。不过,这看起来有点难度,因为冬捕为了人员和车辆的安全,都得等湖面结了很厚的冰才能开始。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冻冰以后30厘米,因为现在都是大型机械作业了,大车拉鱼什么的,要是冰薄了,一装鱼,那可不行,车上来就掉下去了。
【解说】:厚厚的冰层让整个湖面看起来都是一个模样,很难分辨哪是深水区,哪是浅水区,但这对张洪来说却不成问题。
张洪在哈尔淖水库工作了二十多年,练就了一个绝招,就是他看一眼冰的颜色,就能判断出冰下水位的深浅。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冰发黑,你看这地方,这个冰看过去一米多深 你就根据冰的颜色,发黑的就深,发白的就浅,它因为啥呢,它的地面离得冰远,空间大它就发黑,为啥说白冰就是浅水呢,白冰的地面基本上挨着冰了,就是空间太小,它就发白。
【解说】:干净的冰本身是无色透明的,所以经验丰富的张洪能透过冰推断出冰底下是深水区还是浅水区。
张洪他们掌握的这个办法曾帮过他们不少忙,可这一次却派不上用场了。
【采访】张洪助手:现在全是雪,不太好找。
【解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把整个冰面都给覆盖了,这让张洪他们没法通过冰层的颜色找到深水区。但这也难不倒他,多年的经验积累让他有了另外一个绝招——看地形。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参加工作就在这块干,到现在25、26年了,就是凭经验,今天我跑船,到这块浅了,我记着这块有个滩,明天跑那块,一摸那个水,深了,这块是个泡子。
【解说】:二十多年来积累的记忆让张洪即使看不见冰底下,也能根据周边的地形,大致判断出冰层下是什么状况。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这中间有条岗,这边是沟子这边是岗 那就是说虽然现在看起来白茫茫的一片,但是地下什么样的情形,其实你心里头有数,我们心里都知道。
【解说】:靠着记忆找到了大致位置,张洪再凭借手中的测量杆进行测量,就能准确地知道水位的高低,就这样,张洪他们最终在天黑之前确定了第二天要下网和出网的地方。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这就属于鱼卧子,咱们今天打的就是卧子。
【解说】:选好了捕鱼点,对张洪他们来说,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能不能捕到鱼,关键还在于第二天能不能走好网。
【导读】:选定的鱼卧子能不能顺利捕到鱼?巨大的渔网重达四五吨,他们要如何才能让网在冰下行走?年年捕捞,年年创新高,又是什么样的理念让大水库变成聚宝盆?
(字幕:2013年12月29日 清晨 6:30)
【解说】:清晨六点多,当记者赶到冬捕现场时,渔工们已经忙碌开了,冬捕的程序很复杂,光下网就得四五个小时,为了抢时间,张洪带着渔工们天还没亮就开始打眼下网了。
夏天捕鱼网一撒就撒开了,那冬天这网要怎么在冰下撒开呢?原来,冬捕的整张网都是从入网口下去的,进去以后,网就兵分两路,从左右包抄。
同期声:刘树有 一个卧子得有相当于五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面积,我们就把这1500米的大网撒下来,把这整个卧子全部包围了
【解说】:左右两边的人同时拉着网往出网口的方向走,最后在出网口把网合围。
【采访】镇赉国营渔场副场长 刘树有:就是把这个卧圈上,从这块下网,一张大网圈上,贴着这一出来,把这鱼全捞出来。
【解说】:可是记者在现场发现,左右两边负责拉网的人并没有把冰层都凿开,只是每隔十多米左右凿一个十多二十厘米的冰窟窿,这意味着人在冰上,网在冰下,中间隔着四五十公分厚的冰层,那渔工们又是怎么控制渔网的呢?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底下有根杆子,长杆,现在这会儿看不着,就这 这不过来了吗,这么一根木杆是吧。
【解说】:原来张洪他们控制渔网的奥秘就在这么一根木杆。这根木杆叫行(xing)杆,它就像一枚大针,尾部带着水线,水线后面连着一根粗粗的大绦,大绦后面则连着网。渔工们只要控制住行杆的方向,拉动行杆往前走,就能穿针引线,像缝衣服一样在冰层下面撒下大网。
可是隔着厚厚的冰层,渔工们怎么拉着行杆往前走呢?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使着走钩走,就是把杆往前推吗?对往前推。
【解说】:渔工用带钩的长杆在冰窟窿中找到行杆后,用钩别住行杆,往前一带,行杆就前移了。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叨上了就这么走,别住,往这么一送就出去了。
【解说】:在渔工的这么一摆一送中,行杆就在冰层底下带着水线往前走了。渔工们两人一组两人一组,一边控制着行杆的方向,一边朝出网口方向拉。
而入网口的渔网就在左右两侧的拉动下,自动往水里走了。
只是冬捕的渔网长达一千五百多米,这么大的渔网,份量可不轻。
【采访】镇赉国营渔场副场长 刘树有:整个网的重量在两吨左右。
【解说】:和重达两吨多的大网相比,才13米长的行杆就像根牙签,怎么可能拉得动这庞然大物呢?事实上,行杆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真正拉动大网的,是它背后拖着的尾巴。行杆尾部带着水线,而水线牵着粗绳。
【采访】:
记者:这头就是咱们前面看见过的小线,系着一个粗绳子上,然后再系在大绦上。
张洪:对,后边系着网。
【解说】:光靠人工拉动行杆的力量,根本带不动大绦和它背后的渔网,过去是靠马拉绞盘的力量来拉动,现在改成机械来帮忙了。
渔工们通过水线把大绦牵出来,然后把大绦缠在拖拉机轮胎上,依靠轮胎转动的力量把水里的大绦往外拉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连着大绦,大绦后面是网,这根大绦绞到头了,网就到头了。
【解说】:大绦一走,拴在大绦后面的渔网就跟着往前走。一根大绦长一百米,渔工们拉动一次,渔网就能在冰层下前行一百米。这样每隔一百米拉一次,渔网就顺利到达出网口了。
左右两侧的渔网在出网口合拢,形成一个包围圈,把整个鱼卧子的鱼牢牢包围在网圈中,这个时候再用拖拉机在出网口不断地收网,被圈住的鱼群就被慢慢地拉了过来。
不过,哈尔淖的人却并不会把圈住的鱼一网打尽,而是捕大留小,只捕长了三年以上的鱼
【采访】吉林省镇赉国营渔场生产科长 张洪:我们用网眼控制鱼的大小,像这个网眼都是四寸半的网眼,达不到三斤的鱼就漏出去了,跑出去了。
【解说】:捕大鱼留小鱼让哈尔淖水库始终保有一定的鱼群数量,不仅如此,国营渔场还每年投放大于捕捞量的鱼苗,这样轮捕轮放,水库的鱼就能绵延不绝,年年迎来冬捕的大丰收!
【主持人】:哈尔淖水库的冬捕从清朝就开始了,令人称奇的是,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冬捕,捕的鱼却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大,其中的奥秘就是他们轮捕轮放的科学理念,也正因如此,冬捕这种古老的农业技艺才能绵延至今,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每日农经]马蜂窝里巧赚钱(上)(20130912) 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 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 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 蜂农:害虫都活不了。 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
宠物店里售羊驼 18日,网友“@然然jaejaecat”爆料称,在沙坪坝某宠物店内,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男模合影,关键是还有草泥马啊!”网友也在微博上“附”上一组9张拼图的宠物店内的现场.
[每日农经]一亩葡萄可卖出三十万元(20140619): 联系方式:云南蒙自 13887360883 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刘畅这次到这采访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还获得了一条令她振奋的信息,她听说当地有人种葡萄一亩地一年赚了30万元。.
[每日农经]端午特供(1)湖北蕲春:小艾草 年产值十亿元(20140528): 孙志鹏:这里是湖北省蕲春县,古称蕲州,这可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眼下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人们都在忙着包粽子买粽子,准备雄黄酒。哎?您说这当年李时珍在.
猕猴桃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本篇文章主要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要求、建园和猕猴桃栽植管理技术以及适时收售等5个方面来阐述泥猴桃的生产管理技术。 一、猕猴桃生长习.
[致富经]裸婚小伙的千万富翁之旅(20141204)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大城市的夜晚依然车水马龙,但申浩清楚这样的繁华并不属于自己,同样不属于自己的还有那些万家灯火的温暖。努力干活,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一.
人工养殖蝎子已被证实是一个农村创业的好项目,很多人都靠养蝎赚了钱,同时也有很多农民朋友想加入到养蝎队伍中去,不过,对于生手来说,首先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知道蝎子吃什么!现在农村致富经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蝎子的.
[致富经]几百万存款密码被篡改以后(201505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王雪莲跑市场签合同,老公负责工程进度,双剑合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夫妻俩成为诸城市让人羡慕的“黄金搭档”。6年时间.
[每日农经]不爱钻泥 大个子泥鳅随时能卖(20140418)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量蛋白质高而脂肪较低,既是美味,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誉。 泥鳅大家.
通过分析露地西红柿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希冀对当地露地西红柿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番茄因其富含维生素、番茄红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丰富,具有美容、防衰老之功效,深受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