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咱这个棚是两层帘子,两层草帘子,两层塑料布。我给你解开看一下,这里面是一层塑料布,这是一层帘子,外面这是一层帘子,最外面又罩一层塑料布。这样呢,基本上能够满足咱们冬季菌丝生长的需求。
姜百秋是牧牛镇益林村的党支部副书记,2008年他还当选过辽宁省的奥运火炬手呢。为什么能当上火炬手?就因为他在种菇经验方面很有一套,而且他致富不忘乡邻,积极带动全镇人种菇,无偿传授技术,是当地种植香菇的技术带头人。面对严冬季节的发菌问题,姜百秋摸索出了一套既省钱又高效的技术。先说这大棚吧,为了降低成本,姜百秋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废旧的大棚利用起来。雪地里的这些木头架子,是夏季大棚留下的骨架,因为这些支架还完好,改造一下,就能够再发挥一次作用。但是这些大棚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没有撤顶棚,在几场大雪的重压之下,变成了雪地中的一堆残骸,这样的棚,就没法利用了。那么,大棚应该怎么改造,才能满足菌丝健康生长的需要呢?姜百秋的第一招是给它们穿棉袄。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这两层塑料布,你看一下,里面是两层帘子,两层帘子之间有5、6公分的缝隙。你看咱北方的窗户基本上都是两层,当间有隔层,这样它就起到一定的隔温的作用。里面的热量散发不出来,外面的冷气它又进不去,这样就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两层塑料布相当于双层玻璃,这和当地房屋的窗户是一个道理。中间的夹层能隔温,外面的冷气进不来,里面的热量也不容易散出去。草帘子之间留着天窗,白天阳光照射进来,既能采光,又能提高棚里的温度。两层塑料布加上两层草帘子,这大棚算是穿上棉袄了。可是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这身上暖和不算真暖和,关键还在脚上。姜百秋的第二招是给大棚铺地毯。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地面上全都是铺的草帘子,主要因为,咱们东北这个地区,在这个时间土地它是冻的,它是结冻封冻的,如果蘑菇棒直接接触到地面,那底下这一层也是冻的。所以说咱们为了保暖起见,把它铺上草帘子,把菌棒放在帘子上,起到保暖的作用。
除了穿棉袄、铺地毯之外,姜百秋选择大棚进行改造的时候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大棚所在的位置要比较开阔,棚子可以建得特别地长。在牧牛镇冰封的河床上,到处都能看到这种超长的巨型大棚。大棚为什么要建这么长呢?据说这跟保温也有关系。
(主持人):为什么发菌用的大棚要建得特别长,这个问题我们暂时放一放,先说说这穿棉袄的事儿。我们都知道,这棉袄要是穿在冰棍身上,它也暖和不起来。为什么?本身没热气,捂也捂不热啊。要想让大棚暖和,你得先有热源。也许有人会说,那就烧炉子呗。可是姜百秋有绝招,6个月的发菌期有5个月不见火,大棚里却能温暖如春。
在牧牛镇,雪地里到处都能看到冒气的烟囱,但是那些锅炉啊,不是烧给发菌的大棚用的。走进这些冒着热气的锅炉房才知道,原来这都是蒸料灭菌的地方。这些灭菌棚一般是和发菌棚分开的,蒸好的菌棒被车拉走了,而这一锅锅的热气就白白地飘散在空气中。这些蒸料产生的热量为什么没有被利用起来呢?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这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热源,但是咱们做食用菌就不可以用,因为它这个湿度特大,这个水蒸汽在这个发菌室里头,增加湿度,对菌种的生长有影响,容易起杂菌。所以咱们这边都是分开的,锅炉房和发菌室都是分开的,不用这个热源。
原来,香菇菌丝的生长对水分那是既爱又怕,爱是因为离不开,天天要喝水,不过这水分应该是在培养料里面。怕的是大棚里的环境既温暖又潮湿,垫在脚下的草帘子就会发霉,而菌袋在搬运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小破口//致富经www.nczfj.com //,通过这些小小的破口,霉菌很快就会潜入菌棒内部,把菌丝的地盘给占领了,这菌棒也就报废了。所以,这种饱含水蒸汽的热源咱们根本用不上。锅炉房里的热源是用不上了,那么能够给大棚加温的热源又在哪里呢?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现在你看到这一堆蘑菇棒了啊,你看着它不冒热气,实际上温度是相当相当高的,这将近100ºC,这些棒就是从咱们的灭菌锅里刚刚推过来的,咱们现在外面的温度是零下20ºC,靠什么来维持菌种房发菌的温度呢?就是利用灭菌的蘑菇棒的热量缓缓地从里面散发,来维持那边菌丝的生长。
锅炉的热气利用不了,但这菌棒的热量可不能让它浪费了。为了灭菌效果好,姜百秋对蒸料的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必须达到48个小时,也就是两天两夜,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高温之后,这刚出锅的菌棒确实是非常烫的,必须放凉了才能接种,要不然就把菌种给烫死了。利用菌棒降温过程中散发出来的热量来给大棚加温,既节能又减排,是个不错的点子。可是一锅菌棒的数量是有限的,放到大棚里以后,温度只会越降越低,怎么才能让大棚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呢?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这一堆这是2000棒,这一堆也是2000棒,这是昨天刚刚出锅的,你看这个堆子里头还挺热乎,这大致上还得有50-60ºC。你看这一堆是2000,那一堆是2000,这是前天出的。所以咱们每天能源源不断地出来4000袋,每天的温度能保持在20ºC左右。看一下这个温度,就是20ºC。利用这个温度,咱们连续蒸,蒸60天,基本上也就长好了。
每天出锅4000棒,连续蒸料60天,加在一起,菌棒总数就是24万棒,论体积将近8万立方米,相当于火车的5节客运车厢的容量。另外,菌丝生长需要空气,大棚里还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难怪牧牛镇的发菌大棚全都建得特别长。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现在你看到的这个大棚是110米长,10米宽,现在这个棚种完的是24万棒。
24万个热菌棒抱成团,就跟小火炉一样,就能让棚里面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0ºC左右。这一点很像南极洲的严冬里聚在一起取暖的企鹅,靠的就是数量优势。而且,姜百秋还向企鹅学了一招,就是菌棒堆得特别密。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你看,咱们的堆子摞得都非常密,第一个,咱们充分利用这个蘑菇棚有数的空间,数量能放多一点;第二点,堆成大堆子,这热量是慢慢地往外散发,大约是维持3、4天温度能降到20ºC左右,所以,咱们就充分利用这个料的余温,来维持接完种以后的发菌。
如果像夏季那样把菌棒分开来散热的话,会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占地太多,需要建更多的大棚;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大棚里会出现比较大的温差。菌棒放得散,散热就快,一锅菌棒运进来,棚里的温度会快速升高,但是升得快降得也快,下一锅菌棒进来之前,温度会降到最低点,然后再快速升温。在这种反复的温差刺激下,菌丝容易长成波浪状,营养不均衡,会影响以后出菇的产量。把菌棒堆得密一点,热量就散发得慢一点,大棚里就能够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但是这一个大棚里有二十多万个菌棒,显然不是一家一户就能弄出来的,那么这么多菌棒是怎么攒到一起的呢?
(采访)牧牛镇香菇种植户姜百战:现在我们就是几家合伙在一起发菌,因为这个棚大一点,完了能多放点棒,家数多了以后它进的热量多,它发菌能快一点。今年我们是三家合伙,这边是我姐夫的,他8万棒,这边是我的10万棒,我叔叔6万棒在那后面。
(采访)牧牛镇香菇种植户徐明:也算是托给一家,他给加工,10来家合作,在一起在他那儿加工,都在一起发菌。各是各的,在一起发菌。好处就是温度能高点,发菌快点,省钱。
牧牛镇的菇农们知道,他们必须联起手来,几家人或者十几家人一起制棒,集中在一起发菌,然后分摊费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在最冷的季节里,完成那个听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主持人):把菌棒降温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充分利用起来,这是姜百秋给发菌大棚找到的第一个热源。但是,热量传输的距离是有限的,大棚里的菌棒放得越多,最早放进去的那些菌棒距离这种热源的距离就越远,那一头会不会成为大棚里面温度最低的地方?那个地方的菌丝又靠什么热源来维持生长呢?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总共咱们加工是60天,咱这个位置大概是接种50天左右,你看看现在这菌丝长的,基本上就是穿透了。通过50多天的发菌,这个温度已经是长白了,这个棒已经走满了。
这是距离大棚最深处不到10米的地方,菌丝的生长情况表明,这个地方有适合它们生长的温度条件,那么,这个地方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你看一下,现在空间的温度是19ºC,堆子里的温度是21ºC。所以说咱们现在还摞得这么密,主要这个温度是靠菌丝的生长产生的温度,产生的热量,来维持菌丝生长对温度的需要。所以,菌丝走得越大,长得越快,产生的温度就越高。所以,咱们就是靠这个密度大的堆子产生的热量维持这个菌丝的生长。
原来,菌丝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并通过呼吸,把热量释放出来。发菌的时间越长,菌丝长得越多,产生的热量也越多。也就是说,刚接种的菌棒,菌丝是利用附近的菌棒散发的余热来生活,随着一点点长大,菌丝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最终靠自己产生的热量满足了生长需要。菌丝生长产生的热量,这是姜百秋在发菌过程中利用的第二个热源。可是,甭管一个棚子能装多少菌棒,它总有最后,那些最后接种的,没有后续的余热可以利用了,菌丝产生的热量又养不活自己,这些菌棒该怎么办呢?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那样就是最后接完种的,也没有再继续往里面出热料了,怎么办呢?根据咱这个地方的情况,咱发明这么一种,这个东西叫热风炉子。这个底下利用煤的燃烧,产生的热量,顺着这个锅炉上来,顺着这个筒子排到蘑菇棒的周围。这里面产生的热量,大致上出口温度是在25ºC左右,基本上可以维持这个菌棒菌丝正常的生长。
最后一批菌棒搬进大棚,这热风炉就得烧起来了。鼓风机把冷空气推进炉膛,同时把经过加温的热空气挤出来。两个出风口,方向和长短都不一样,为的是散热能够更均匀,排烟的管道特别长,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热量留在大棚里。热风炉大概得烧一个月,等到菌棒表面上的菌丝长到碗口大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供热了,那时候菌丝产生的热量就可以维持自身的生长了。原本作为冬季大棚生产主要热源的锅炉,到了姜百秋这里,只是最后阶段的一个补充,而且只需要烧一个月,大大降低了种植香菇的成本。
(主持人):因为温度得到了保障,所以在冰天雪地的冬季,牧牛镇的农户们基本上具备了反季节发菌的条件。但是在发菌期的管理上,这冬季还是和夏季有些不同。姜百秋把它们总结为“一要一不要”。
所谓“一要”,就是要定期给菌棒翻堆。夏季发菌的时候,一般要把菌棒堆成“井”字形,那是为了散热方便,避免温度太高造成烧菌。可是在冬季,因为环境温度太低,就需要把菌棒堆得很密,以保住热量。不过,堆子表面的温度跟中心的温度总是有差异的,要想让温度更均匀,就需要给菌棒翻堆。这也非常类似于企鹅们在瑟瑟寒风中交换位置。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你比如说原来贴地的这一层,它温度比较低,上面的比较高,现在翻堆子,就是通过倒堆子,上面的倒到下面去,下面的倒到上面去,外面的倒到里面,这样翻一下,叫温度均衡一点,有利生长。
所以啊,要想让每个菌棒都长得好,就要翻堆子。不过,这翻堆子也不是想什么时候翻,就可以什么时候翻的,而是要以堆子中心的温度为标准,中心温度超过25ºC,才能翻堆子。说完了“一要”,再说说这“一不要”,不要什么呢?就是不要给菌棒扎眼。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你扎完眼了,这温度来得太快,温度太高,容易早早地转色。但是现在咱们这儿的季节,这是一月份,因为咱们这个外界不适合出菇的条件,外面还有雪,冰天雪地的。所以咱们就得维持在19ºC到21ºC之间放一段时间。
在夏季发菌,一般要给菌棒扎两次眼,一次是在菌棒表面的菌丝长到碗口大的时候,另一次是在准备出菇的时候,目的都是为了让菌丝多吸氧,长得更快。可是在冬季,低温期比较长,如果扎了眼,菌丝长得太快,过早成熟,要准备生养后代了,可是环境温度却达不到要求,无法形成菇蕾,菌丝就会死亡。
(采访)辽宁省岫岩县牧牛镇种菇大户姜百秋:虽然外面非常冷,咱们发菌需要温度,但是它长白了,穿透以后,咱们还得稍微控制点,得等到三月末四月初才能扎眼,才能进行出菇的管理。
所以,这冬季发菌,还不能只是一门心思地提高温度,控制温度同样很重要。如今,有了这套既省钱又高效的技术,牧牛镇的菇农们在冬季种香菇,积极性可高了。
(采访)牧牛镇香菇种植户徐福义:我们家今年准备种一万多棒,来这儿加工,搁他这棚里发菌,发好了拉家去,过年开春回家就出蘑菇。
(主持人):建设超大的保温棚,聚集足够多的菌棒,姜百秋巧妙地把灭菌的余热、发菌的温度,辅助的热风炉通通利用起来,带领牧牛镇的农户们用比较低的成本,成功实现了反季节种植香菇的目标。
[每日农经]马蜂窝里巧赚钱(上)(20130912) 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 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 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 蜂农:害虫都活不了。 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
宠物店里售羊驼 18日,网友“@然然jaejaecat”爆料称,在沙坪坝某宠物店内,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男模合影,关键是还有草泥马啊!”网友也在微博上“附”上一组9张拼图的宠物店内的现场.
[每日农经]一亩葡萄可卖出三十万元(20140619): 联系方式:云南蒙自 13887360883 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刘畅这次到这采访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还获得了一条令她振奋的信息,她听说当地有人种葡萄一亩地一年赚了30万元。.
[每日农经]端午特供(1)湖北蕲春:小艾草 年产值十亿元(20140528): 孙志鹏:这里是湖北省蕲春县,古称蕲州,这可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眼下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人们都在忙着包粽子买粽子,准备雄黄酒。哎?您说这当年李时珍在.
猕猴桃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本篇文章主要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要求、建园和猕猴桃栽植管理技术以及适时收售等5个方面来阐述泥猴桃的生产管理技术。 一、猕猴桃生长习.
[致富经]裸婚小伙的千万富翁之旅(20141204)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大城市的夜晚依然车水马龙,但申浩清楚这样的繁华并不属于自己,同样不属于自己的还有那些万家灯火的温暖。努力干活,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一.
人工养殖蝎子已被证实是一个农村创业的好项目,很多人都靠养蝎赚了钱,同时也有很多农民朋友想加入到养蝎队伍中去,不过,对于生手来说,首先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知道蝎子吃什么!现在农村致富经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蝎子的.
[致富经]几百万存款密码被篡改以后(201505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王雪莲跑市场签合同,老公负责工程进度,双剑合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夫妻俩成为诸城市让人羡慕的“黄金搭档”。6年时间.
[每日农经]不爱钻泥 大个子泥鳅随时能卖(20140418)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量蛋白质高而脂肪较低,既是美味,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誉。 泥鳅大家.
通过分析露地西红柿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希冀对当地露地西红柿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番茄因其富含维生素、番茄红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丰富,具有美容、防衰老之功效,深受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