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如果对药物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很容易形成错误用药或滥用药物。我在从事基层动物门诊工作中发现,农村许多畜禽养殖户,在使用药物上有许多误区。轻则影响畜禽健康,使疾病防治无效;重则引起药物中毒和畜禽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所以用药时要注意!畜禽用药的七大误区,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误区一:进口药比国产的好
很多人都认为进口兽药质量、效果等等,都比国内产品要好。其实不然,我国兽药产品在严格政策治理下,其质量、原料成分、临床效果不亚于进口产品,甚至比进口产品还要好。养殖户不必过分的采购进口药,增加养殖户成本。
误区二:人用药比兽药好
用人药来防治畜禽疾病,一是违反了法律法规。人药兽用很难按照说明书标注的使用剂量和服用方法等要求使用,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一旦产生抗药性,动物疫情的控制难度将成倍增加。
如果长期用人药治疗兽病,以后当人感染这类疾病时,该病原微生物很快就会对相关药物产生抗药性,这将增加“超级细菌”出现的可能性,造成无药可用的后果。二是增加了成本。
误区三:价廉产品也好用
有些养殖户贪图便宜,进购未经GMP认证的中小型兽药生产企业,或是伪劣产品,不仅治疗效果往往得不到保证,严重时还会带来经济损失。所以畜禽养殖户应在正规渠道购买产品,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使用假劣产品。
误区四:抗生素是万能药
抗生素,是临床上经常用于抑制细菌生长的一种药物,但是,盲目的服用抗生素有时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不但没有起到治疗作用,反而还延误了病机;而抗生素的滥用更会给养殖造成极大危害,如,增加养殖成本、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挑选不到敏感的药物等。
抗生素并不是万能药,我们应当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畜禽机体状态及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对机体的影响等综合因素选用抗生素,而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越多越好’。
误区五:疫苗能治疗
疫苗不能治病,只能预防疾病。疫苗是某种疾病病毒微量灭活制剂,打入畜禽体内后不会使机体感染此病,只是让机体对此病毒有一个记忆,从而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可在体内很长一段时间,当有同样的病毒侵体后,记忆细胞便会识别他,并迅速产生抗体,将病毒杀死,避免得此病。但是,也仅仅是有着预防的作用,一旦感染出现症状还是需要用药治疗。
误区六:药物在治疗时用量越大越好
有些养殖户,求好心急,在给畜禽用药时盲目加大用量,结果适得其反。畜禽体用药需要根据病情等、体重来计算使用量,用药剂量,选择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才能达到想要的治疗效果,否则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还会造成严重的药残现象。
是药三分毒,不能乱用,要合理用药,处方药遵照医嘱,非处方药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治疗效果不是根据药物越贵重对治疗疾病的效果越好。
误区七:任何药物都可以混合起来用
联合用药已是目前治疗畜禽疾病的方法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如,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畜禽等。所以,药物的联合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可自行其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误区一:“抗生素万能”
有些畜禽饲养户,一旦畜禽生了病,也不管什么病,就喜欢用抗生素,一种不行再换一种,或两种交替使用。滥用抗生素会造成极大危害,除了增加养殖成本外,还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继发“二重感染”,在治病的关键时刻,挑选不到敏感的药物,给治疗带来困难。另外,长期应用抗生素会破坏机体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药物残留,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纠正的办法是因细菌感染的疾病,首先要诊断是什么样的细菌病,再来挑选对症的药物治疗。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以达到确实的疗效。
误区二:“疫苗也能治疗”
疫苗只能起着预防作用。而且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疾病。如果畜禽发生了病毒性传染病,可以用相应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和“干扰素”等来进行治疗,如畜禽早期感染了病毒性传染病,有些疫苗紧急预防亦有一定的效果,如猪瘟早期用双倍量的猪瘟冻干苗,新城疫早期用新城疫I系苗等;如疫病发展到中后期,用疫苗不但会加重病情,且死亡率更高。
误区三:“进口药比国产的好”
所谓药品的疗效好与差,取决于药品的质量,即有效成份。临床证明国内许多生产企业生产的兽药及其生物制品,其疗效不但不亚于进口药品,且价格合理,有的比进口药还好。
误区四:“人用药比兽药好”
用人药来防治畜禽疾病,一是违反了法律法规。《兽药管理条例》要求,不准随意将人用药用于防治畜禽疾病。如果人吃了带有抗生素残留的畜禽产品,会使人类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导致人类医疗资源丢失。二是增加了成本(人药相对比兽药贵)。
误区五:“任何药物都可以混合起来用”
由于病情复杂,联合用药已是目前治疗畜禽疾病的方法之一。两种以上的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有的会产生增强和协同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有的则产生拮抗作用甚至无效,如红霉素与链霉素。所以,药物的联合应用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可自行其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误区六:“消毒不消毒照样养好畜禽”
有些养殖户缺乏对消毒的正确认识,一个饲养周期只在畜禽进舍之前消一次毒,完全是靠运气和侥幸心理进行养殖,殊不知目前养殖状况如此密集,疫病复杂,不少养殖场畜禽免疫抑制病存在,即便防疫工作做好了,也难免万无一失,一旦疫病流行(包括散发流行)损失可就大了,本地像这样的养鸡专业户绝非个别。所以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法和措施。而作为养殖户,应着重搞好畜禽舍及其环境、食槽、料桶、水槽等的消毒,包括饮水消毒和喷雾消毒,并且用不同类别的消毒药交替使用,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七:“药物在治疗时用量越大越好”
有些养殖户,求好心急,在给畜禽用药时盲目加大用量,结果适得其反。“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剂量过大对机体都有副作用。如不按医嘱,任意加大。用药剂量容易引起中毒、临床上常见的如喹乙醇、马杜霉素、氯丙嗪、亚硒酸钠、阿散酸、阿托品和敌百虫等,实践证明,以畜禽体重来计算使用量,用药剂量不但安全,而且效果好。
误区八:“价格越便宜越划算”
业内人士都知道凡正规厂家生产的兽药都通过农业部GMP认证,经过GMP认证的企业,无论生产设备、技术力量、工艺流程、产品质量等都必须符合《兽药管理条例》,而具备以上条件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可靠,其成本理应也有所增加,而有些未经GMP认证的中小型兽药生产企业,因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下,其产品质量很难把关,价格亦相对便宜,治疗效果往往就得不到保证,更有甚者,为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不法商贩联手同谋,有意降低产品中的有效成份,而其产品的说明书上仍然标得很高,实际含量与文字说明不相一致,欺骗生产者和养殖户,其后果是畜禽的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根治而造成损失。
误区九:“只要病治好,药残问不了”
畜禽的药残问题是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的大问题。以前由于氯霉素、克球粉等的药残,使我国畜禽产品出口受阻的例子不在少数。时下,国家三申五令解决药残问题,让人们吃上“放心肉”、“放心蛋”、“放心奶”,所以畜禽养殖户应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绝不使用违禁药品,该停药就要停药,从根本上杜绝药残。
[每日农经]马蜂窝里巧赚钱(上)(20130912) 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 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 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 蜂农:害虫都活不了。 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
宠物店里售羊驼 18日,网友“@然然jaejaecat”爆料称,在沙坪坝某宠物店内,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男模合影,关键是还有草泥马啊!”网友也在微博上“附”上一组9张拼图的宠物店内的现场.
[每日农经]一亩葡萄可卖出三十万元(20140619): 联系方式:云南蒙自 13887360883 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刘畅这次到这采访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还获得了一条令她振奋的信息,她听说当地有人种葡萄一亩地一年赚了30万元。.
[每日农经]端午特供(1)湖北蕲春:小艾草 年产值十亿元(20140528): 孙志鹏:这里是湖北省蕲春县,古称蕲州,这可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眼下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人们都在忙着包粽子买粽子,准备雄黄酒。哎?您说这当年李时珍在.
猕猴桃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本篇文章主要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要求、建园和猕猴桃栽植管理技术以及适时收售等5个方面来阐述泥猴桃的生产管理技术。 一、猕猴桃生长习.
[致富经]裸婚小伙的千万富翁之旅(20141204)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大城市的夜晚依然车水马龙,但申浩清楚这样的繁华并不属于自己,同样不属于自己的还有那些万家灯火的温暖。努力干活,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一.
人工养殖蝎子已被证实是一个农村创业的好项目,很多人都靠养蝎赚了钱,同时也有很多农民朋友想加入到养蝎队伍中去,不过,对于生手来说,首先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知道蝎子吃什么!现在农村致富经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蝎子的.
[致富经]几百万存款密码被篡改以后(201505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王雪莲跑市场签合同,老公负责工程进度,双剑合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夫妻俩成为诸城市让人羡慕的“黄金搭档”。6年时间.
[每日农经]不爱钻泥 大个子泥鳅随时能卖(20140418)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量蛋白质高而脂肪较低,既是美味,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誉。 泥鳅大家.
通过分析露地西红柿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希冀对当地露地西红柿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番茄因其富含维生素、番茄红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丰富,具有美容、防衰老之功效,深受广大市民.